董建華上北京述職,帶出了許多信息。
首先是北京如何為七一大遊行定性。這並不像北京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文章的胡說八道,是甚麼「顛覆」活動,「脅持」行為,請問,要「脅持」五十萬人上街,需要多少人力,就算兩個「脅持」一個,這就非百萬不可了,組織遊行者哪有這樣大的本事?
新華社在報道胡錦濤、溫家寶接見董建華時,說是中央對香港「近期的事態非常關注」。
「事態」而已,沒有任何形容詞,顯得並不緊張。這「事態」也不像香港某報所說的已定性為「政治風波」,「政治風波」雖然沒有甚麼貶義,但人們記憶猶新,八九民運在初期被冠以「動亂」,後來調子降低了,才成為「政治風波」,也還是帶有貶義,不宜多提,「政治風波」結果是軍事鎮壓,這「風波」也就不是甚麼好事了。香港的五十萬人大遊行,也不是甚麼「政治風波」,只是「近期事態」而已。
胡、溫表示了對這「事態」的非常關注,只是強調要「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溫家寶並且表示了相信香港同胞會「維護香港的穩定」。他當着記者的面一連說了四個「依然相信」,一是依然相信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能夠帶領香港人民克服當前困難,二是依然相信港人能夠以大局為重維護香港穩定,三是依然相信「一國兩制」不可動搖,四是依然相信香港前途更加美好。
他們在提到特區政府時,總是要加上「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大遊行的標語許多是「不要董建華」,他們明白無誤地表示,要董建華,要他繼續幹下去,十分清楚無意接受要董建華下台的訴求。
對於二○○七年直選特首、普選立法會的訴求,也是被拒絕了,答案是依照體制,循序漸進,不要打亂既定的程序。
這些並沒有在記者面前說出來,但事後新華社的報道卻是有的,應該沒有甚麼可以懷疑之處,而在記者面前,也還是清清楚楚說了「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
至於梁錦松、葉劉淑儀的辭職,看似沒有怎麼多談,他們在香港是高官,在中央看來應該不是太大的一回事。
胡錦濤在談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時,提到將再次進行公眾諮詢時表示,相信「在經過認真、廣泛的諮詢後」,一定會得到港人的普遍理解、支持和認同。這其實就是認為,這以前的諮詢並不認真,也不廣泛。對葉劉淑儀所主持的立法諮詢顯出來的是否定。
七一大遊行雖然聲勢浩大,顯示了對特首、特區政府的不滿,但標語和口號沒有一句是涉及中央的,《中國日報》的「脅持」、「顛覆」之說,真是荒謬、可笑,儘管它可能也反映了中央有極左之士有此意見,但不是主流。
羅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