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勢:人民幣自由浮動時機未屆

投資論勢:人民幣自由浮動時機未屆

美國聯邦儲備局長格林斯潘上周出席國會聽證時,重申對美國下半年的經濟表現充滿信心,認為經濟最低限度會增長超過4%,同時亦強調低息環境將會維持一段長的時間。美國暫時未有加息的風險,希望可以減低近期債市大跌而推高美國長期息口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這一切都不令人感到意外,比較特別的,是格林斯潘同時呼籲中國的人民幣應該盡快自由浮動,明顯加入最近頻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行列。

各方向中國施壓
事實上,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音不絕於耳。先有日本政府不斷抗議中國一面控制其貨幣的滙價,一面又以廉價勞動力及產品與亞洲各國競爭出口,實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近期亦已經開始有愈來愈多的投資銀行認為,人民幣絕對有條件升值20%左右。歐洲中央銀行亦「不甘示弱」,在格林斯潘發表人民幣應盡快自由浮動論後,匆匆出來支持格老的看法。在如斯大的國際壓力下,難道人民幣真的要在短期內升值?
中國經濟近十年快速起飛,國內生產力不斷在改善,加上地大物博,又擁有強大而廉價的勞動力作為後盾,在外國技術及管理方法不斷「入侵」的配合下,令中國可以出產大批價廉物美的產品,在國際市場與各出口強國競爭,並迅速打入經濟強國如美國、日本及歐元區的內銷市場。美國貿易赤字每年視千億美元計,過去十年一直以日本為元兇,所以以前曾推出「三○一」貿易法案,並多次要求貿易夥伴不能刻意操控其貨幣價值,矛頭都直指日本。可是近數年來,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過去兩年的貿赤中,超出三分之一是由中國輸入的,情況更有日趨惡化的趨勢,令美國出口商持續向布殊總統施壓,要求他迫使人民幣升值,以解貿赤之困。

升值有客觀條件
除了日益龐大的貿易順差外,由於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對任何一間國際性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商機無限的龐大市場。所以中國經濟自開放以來,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外國資金的直接投資,近年來中國樓市及股市都相當熾熱,亦有不少短線的投資者把資金轉移到國內淘金。這些不斷流入的資金,加上出口上的長期優勢,令中國的流動帳盈餘逐漸變成一個天文數字,令國家擁有龐大的外滙儲備。平情而論,人民幣要升值,除了受到國外的政治壓力外,確實有其客觀的條件。
但是讀者不可不知道,中國經濟絕對是一個封閉型的經濟,對外開放亦只有十數載而已,金融架構雖然不斷地在改革,但現時若遇上突如其來的經濟巨變,並不一定能很成熟地應付裕如,會對經濟、甚至民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筆者相信,人民幣在未來五年內自由浮動的可能性絕不大。中國政府為了平息國際間的壓力,最近亦開始落實容許十三億人民到海外投資,相信香港的QDII只會是一個試點,若推行上效果良好,相信假以時日,中國亦會允許國民到其他的海外市場投資,希望藉此紓緩龐大的流動帳順差,以減少外間對中國的不滿。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