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政府消息人士

荒唐的政府消息人士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

首先,筆者要恭喜特區政府成功地淡化因失業率飆升,所帶來的輿論及社會壓力,而功勞主要歸功於特區政府御准的「政府消息人士」預報壞消息,和搶閘推出的七億元紓緩失業措施。統計處正式公布失業數據翌日,失業率創出歷史新高的「新」聞,只可算是「舊」聞,因此,只有少數本地報章還視之為頭條新聞。
筆者曾在統計處工作,對統計處內部運作亦略知一二,筆者深信洩露失業數據的政府消息人士,並不是統計處的職員。假若是統計處洩露風聲,特區領導人早已大興問罪之師。更何況各大傳媒接近在同時間收到有關消息,該名政府消息人士的人脈關係絕不簡單,否則傳媒是不會輕易相信消息來源;再者,發放消息的手法更是明目張膽,若不是得到極高級官員的授權,該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行為是荒唐得令人難以置信。筆者在此推斷,該名政府消息人士,不但是特區領導人御准,更是頗高級的官員。

預早透露壞消息
保護機密資料或數據,不僅是各國政府所關注,許多大企業亦有嚴謹的措施防止機密外洩。一家上市公司在未正式公布業績前,若資料由消息人士洩露,恐怕事件會交由商業罪案調查科處理。早前,財政司司長買車風波,個別成員在行政會議上申報利益的詳情,由消息人士洩露,引致特區領導層震怒,政務司司長更聲言要徹查洩密元兇。假若議員申報利益被特區政府視為機密外洩,為甚麼失業數據被洩露,領導人卻視而不見?最可笑的是特區領導層還列隊提早公布紓緩失業措施,荒誕之事以此為最!
美國公布主要經濟數據前夕,市場成交一般會較淡靜,數據一公布,市場活動即活躍起來。特區政府刻意安排主要經濟數據,在股票市場收市後公布,便是讓市場多點時間消化數據,減少市場混亂。也許是筆者愚昧,從未聽聞西方國家的主要經濟數據外洩;聯邦儲備局議息結果,恐怕美國總統亦不能預知,很難明白為甚麼特區政府的機密,經常在傳媒廣泛報道,這算是外洩,還是預報呢?

事實上,該名政府消息人士大可利用內幕數據,在股票市場上呼風喚雨。一名著名財經專欄作家在報章上指出,本港上市公司行政總裁,擅於利用內幕消息魚肉投資者。特區領導人何嘗不是利用「政府消息人士」名義,干預市場運作。香港若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處理主要經濟數據的手法亦要是國際級,國際投資者絕不會像一般市民,那麼容易被蒙騙的,他們會以雙腳及資金,對政府消息人士投下反對票。
過去一、兩年來,每當特區政府要公布負面經濟數據時,政府消息人士便會馬上現身向傳媒預早透露壞消息;好消息往往由特首或財政司司長公布。這種公關伎倆有嚴重的操守問題。特區領導層應該早點撥亂反正,讓荒唐的政府消息人士在香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