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歐洲「修飾」財赤上限?

國際視野:歐洲「修飾」財赤上限?

歐元強勢已令部份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歐元區會員國深受打擊,例如德國和法國,經濟學者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可能接近零之同時,更大有機會陷入通縮之深淵。
此外,歐元區欠缺彈性的「穩定及增長條約」,更是令德法兩國決策者縛手縛腳,結構改革在在須時,若然要刺激經濟,必須增加公共開支,那麼3%的財赤上限定無法履行,超越這個界線,不但要接受大額罰款,百上加斤兼無面,還可能影響投資者對歐元區會員國是否能長期遵守這條契約的信心,資金一旦流走,對整體的衝擊實不容忽視,希望不要被佛利民講中。
事實上歐洲委員會(EC)已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穩定及增長條約」將部份會員國之伸張力扼殺,尤其對核心國的影響至大,故此內部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並加緊尋求解決方法。

條約過嚴扼殺增長
有消息傳出,歐洲委員會已委任專家小組研究這條條約是否符合目前經濟狀況及會否阻礙發展,據聞一個以「修飾」(modification)條約為主要討論目的之非官方會議將於本周展開,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歐元區經濟發展命運,投資者必須留意。
筆者認為,為財赤設上限是必須的,但限死在3%則似乎嫌太過缺乏彈性,對歐元區內某些國家造成不便或不公平現象,歐洲委員會專家應建議設財赤範圍,例如3%至5%,有必要越軌(3%)的必須具備充足理由,向有關當局申請,並承諾在某時段內回復到3%以下,這樣可給予有需要「救命」的會員國有喘息的機會,亦可令投資者放心。
「一制通用」的貨幣政策已激發有會員國(德國)透出微言,財赤鎖死在3%究竟意義何在,是否有必要縛得如此tight?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