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文化 - 李登

一碗文化 - 李登

食色性也,誨淫缺德,誨饞何罪。
饞師薛興國誨饞不倦,出了饞經《吃一碗文化》才一年,現在又出了續篇《再吃一碗文化》了。這回他還是授四方饞人以飲食文化,給他們指點一下吃喝的竅門。
《吃一碗文化》的正續篇有個共同特色,不光獨沽一味談吃說喝,更能道出背後的歷史文化掌故,讓饞人不致淪為酒囊飯袋,這正是《吃一碗文化》的取義,也是薛氏饞經引人入勝之處。
以川菜為例,常人老說川菜麻辣,不易入口。薛興國倒指出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除了麻辣,還有鹹鮮、糖醋、魚香、怪味、香糟、醬香、煙香、陳皮各類各式。差利就吃過一道沒有辣味的香酥鴨。又如小籠灌湯包,薛興國說開封第一樓或可稱天下第一家。秘訣在哪兒?在於炮製包子皮和肉餡,用水溫涼,因四時而異。這都是市井老饕懵然不知的。
七二年尼克遜訪華,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款客,那八冷六熱七點心二水果八酒水的國宴,吃的是啥佳餚?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做的鹿腳菜是啥味道?以茶做菜的茶宴有啥食療之功?《再吃一碗文化》都說得讓你垂涎三尺。
生也有涯,食也無涯。口未能吃,肚不能容的珍饈,不妨聽聽薛饞師娓娓道來。雖然耳食,固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