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為留意香港股市動態的人都注意到,近一年來只有兩類股票升幅可觀,除了國企外便是工業股。這兩類股票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與香港經濟沾不上邊。它們的產品和服務都以出口國外或內銷國內為主。相信這是未來香港股市的主調,這也反映了香港未來經濟是乏善足陳。
工業股的良好表現,真的給人久違了的驚喜。相信自90年代初才開始投資的人根本想不到工業類股份有今天表現。因為90年代是地產股的燦爛年代,也是人們賺快錢的年代。那些靠一分一毫,胼手胝足去賺錢的工業股,人們根本不屑一顧。但97年後地產泡沫爆破,樓價狂跌,地產股也不能幸免。回顧過往數年,人們已經警覺畢竟地產大潮已逝,那些靠買賣物業賺錢的日子不再,就算以收租為主的地產商也叫苦連天,因為在通縮和衰退情形下租項也大幅下跌,兩年內跌了一半也常事。正當以香港為基地的生意人叫苦連天之際,那邊廂以大陸為基地的廠商卻笑逐顏開。正如前述,因為他們是賺港外錢。
去年工業股上升之際,很多人還抱懷疑的態度,認為是所謂炒落後。但它卻升幅依然。及至SARS爆發,又有專家預測疫潮將帶給中國出口工業災難性傷害,一時間工業股大跌,這不啻給有眼光人士買平貨的最後時機。不消兩個月,有很多工業股都以倍數上升,但有很多人仍以為是炒賣成份居多。直到近期,工業股陸續公布盈利,增幅之大着實令人刮目相看。首先令人注目的是盈利數字,有不少是賺1億以上。這些公司都是生產平凡不過的日用品和一般家庭電器,其中有做手袋、注塑機、音響器材、鞋、電動工具、成衣等。數年前,它們能夠賺上千萬已是很了不起。展望未來,相信工業股的盈利仍會增長,利好因素如下:
(1)全球化和通縮將會持續,顯示製造業競爭愈來愈激烈。那些生產成本高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其輕工製造業將逐漸消退。大量工業定單將會轉到中國來。再加上中國日益富裕,內需增長迅速,那裏的工廠真是左右逢源,這也解釋了盈利增長強勁原因。所以近期公布業績的工業股,絕大多數都同時表明會在國內擴大廠房,增加產量,可以預計明年業績應繼續增長。
(2)中國的製造業,經過改革開放後20年來的不斷發展,現在基本上已形成了一個成熟的、齊備的龐大輕工業體系。由原料、零配件、造模等一系列配套工序都很齊備。以前那種以來料加工為主的製造業模式已經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更注重設計、研究、質量管理和人才培訓等。凡此種種都令中國製品更價廉物美,更具競爭力。現在有很多製造商甚至逐漸脫離以OEM生意為主的行列,向自創牌子進軍。隨着時日過去,牌子日漸成熟,屆時利潤將會更好。
(3)對來自中國的產品整體認受性不斷提高,就像當年亞洲四小龍的經歷一樣。中國的產品已逐漸脫離平和賤的行列,現在歐美的大型百貨公司已隨處見到中國製造的產品了。
展望未來,中國仍會保持世界製造業中心的地位,而且更會不斷擴大。相信香港製造企業能抓緊這個機遇,再創輝煌。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