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施政屢有失誤,在說服群眾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足,終於以7.1大遊行來了個總爆發,搞到董特首灰頭土面,面目無光。兩個星期以來香港政局雖未說得上驚心動魄,但也精釆過電視連續劇,最新的發展是葉劉淑儀和梁錦松同日辭職,雖然很多人都擺明車馬要求董特首下台,但以目前港府棄車保帥的做法,相信短期內反對派難以如願。
有人說,超過50萬人上街而沒有發生騷亂,沒有打爛一塊玻璃或燒毀一個垃圾桶,是一個奇迹。同樣地,香港政壇被搞到天翻地覆而沒有影響市民日常生活以至投資者的情緒,相信也是一個奇迹。上次提及由歐美多家機構選出的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地區,香港仍排在首位,但分數已有所下降,有機會被新加坡等地後來居上。最近,由《經濟學人》(Economist)旗下智囊EIU選出的全球最佳營商地區,香港的排名就從上次的第5位跌到第8位,位列加拿大、荷蘭、芬蘭、英國、美國、瑞士和新加坡之後,是少數評分下跌的地區之一,需要改善。
歐美以外,本地化的調查方面,仲量行就研究了跨國公司選擇設立地區總部的首選地點,在受訪的50家在亞太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司之中,36%認為新加坡是最理想的地方,揀澳洲的也達27%,排第3的香港則只有19%的支持,只及新加坡的一半強!至於上海,雖在排名榜中未入流,但其商廈租務市場的發展迅速,增長速度是亞洲城市中最快的。
由此可見,本港營商的優勢並非天然存在,而是會隨着環球經濟大形勢以及香港內部政經變化而有所改變,就連最新的《中銀經濟月刊》也認為本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因此我們更應珍惜和致力維護法治和資訊流通,高效率等固有優勢,也要加強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和連貫性,像以往那種左搖右擺的政策取向將會像財赤問題一樣,動搖國內外資金來港投資的興趣和信心。
財赤也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在本財政年度的頭兩個月(4至5月份),港府赤字就達167億元,以這個速度,全年財赤可以高達1千億!港府以減赤為大前提的財政政策也為人詬病,因為梁錦松加稅加費和削減薪酬福利的措施不但搞到天怒人怨,更會打擊消費意欲,同刺激經濟背道而馳。現在商界雖表示高官離職不會損害本港的投資環境,但在私底下,不少人希望繼任財爺的能人會革除前任的弊政,切實搞好香港的經濟,讓政府不再成為眾矢之的。
姚謙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