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囚犯張志堅疑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被注射過量俗稱「懵仔針」的氯丙醇致死事件,令懲教署背負「黑獄」的指控,昨日終於得到平反。保安局向立法會提交專家意見,據醫學理論推測,張志堅的真正死因,極有可能是因為他長期濫用藥物,加上患有糖尿病,未妥善治療,令體內突然釋放出大量氯丙醇致死。
立法會議員則批評,懲教署檢測囚犯健康狀況的制度有漏洞。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及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早舉行聯席會議,討論囚犯張志堅於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死亡一事。保安局邀請了三位獨立醫學專家作出推論。
其中香港大學內科講座教授及內分泌科主任林小玲表示,張志堅死時血液中含有大量氯丙醇,可能是由於他自小患有糖尿病,加上他曾濫藥,令其體內脂肪積存大量的氯丙醇,因脂肪組織分解大量釋放,造成致死原因。
懲教署署長彭詢元表示,得醫學專家還懲教署清白,感到很高興,當局不打算再召開死因庭「翻案」。不過,立法會議員張文光及勞永樂則批評,懲教署為入獄囚犯檢查健康的程序未夠完善。張母昨早到場旁聽,要求當局設獨立研訊委員會徹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