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解碼:投資特種股證辨清利弊

投資解碼:投資特種股證辨清利弊

上期跟大家介紹過不同的特種認股證。特種認股證既然與標準認股證不同,投資時自然亦有更多因素需要考慮。
由於特種認股證與標準認股證的收益結構不同,因此,當正股價格變動時,特種認股證的價格變化會有別於標準認股證。

不同窩輪 不同特性
不同特種認股證會有不同的特性,大家在投資前,必須仔細衡量。舉例說,上期跟大家討論過的「設定回報上限認購證」,縱使正股的價格超出認股證的上限價,投資者亦只會取得預先釐定的利潤上限,所以,這類特種認股證通常會較具有相同行使價及到期日的標準認購證便宜。
至於「定點認購證」,如果正股價格在到期日等於或在某個水平內高於行使價,定點認購證所提供的收益便會優於標準認購證;但如果正股價格進一步上升,定點認購證的表現便會遜於標準認購證。「盈息認股證」則因為能讓投資者享有正股派發的股息,故價格自然會較標準認股證昂貴。

分析工具 可能誤導
不少投資者都會以溢價和槓桿比率等常見的分析工具,來評估認股證的表現。然而,由於有些特種認股證由多隻認股證組成,倘若只是簡單地運用這些分析工具,可能會得出一些誤導性的結果。投資者在運用分析工具時應多加注意。
特種認股證只適合對正股的價格走勢和水平有清晰看法和策略的投資者。以盈息認股證為例,它適合那些希望長線投資於正股價格的變動,並且樂意付出代價以收取股息的人士。至於設定回報上限認購證,它則可以為那些相信正股價格只會上升至某個幅度的投資者,提供較便宜的選擇。

大家選擇特種認股證時,不要純粹因為某特種認股證看來較其他認股證便宜就投資,應考慮為何某認股證較為便宜和那隻認股證是否切合自己的投資需要。
其實,投資認股證時,對市場的運作亦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現時,不論是標準認股證還是特種認股證,但凡衍生認股證,有關發行商都必須委任流通量提供者(市場俗稱「莊家」),以「回應開價要求」的方式,又或以「持續報價」的方式,不斷在聯交所的自動對盤系統輸入買賣盤,為所發行的認股證提供流通量。

設莊家制 增流通量
流通量提供者會以他們認為公平和符合認股證的上市文件內,列明的最高差價準則開價。然而,投資者需要留意的是,流通量提供者雖然有責任開價,但他們並無責任承接市場上正在排隊的買賣盤。換言之,所開出的價格,不一定會與市內的買賣盤價格配對成功而完成交易。
在某些情況下,發行商亦可以暫停履行提供流通量的責任。這些情況包括──正股暫停交易、在認股證到期日前的某指定期間內、或認股證的公平價格下跌至低於$0.01。詳細條款載於認股證的上市文件內,投資者緊記細閱。
無論投資那種認股證,投資者都應視乎本身的經驗、投資目標及財政狀況,小心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投資。千萬不要一心只想着要「刀仔鋸大樹」,便貿然投資。
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