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派出特使、副外長戴秉國到訪北韓,相信是要游說金正日,不應再堅持與美國舉行雙邊會談,而應在北京舉行美、日、韓參與的多邊會談來解決這場危機。這是胡錦濤上台後首度主動介入的外交議題,亦可視作投桃報「美」之舉,既回應國際的壓力,亦可借此答謝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及其他西方領袖在沙士危機期間對他的支持。
沙士危機過去了,伊拉克大局已定,過去兩星期,北京的外交活動驟然活躍起來,但大多是衝着北韓核危機而來。南韓總統盧武鉉上星期訪華,中國兩名副外長王毅和戴秉國分訪美、俄兩國,英國首相貝理雅將於下周訪問北京三天。這些國家都不希望北韓一意孤行的發展核武器。
他們向中國施壓,希望北京運用影響力,阻止北韓做出影響地區安全及世界局勢的傻事。戴秉國面見金正日及轉交胡錦濤親筆信,雖然北京沒透露內容,但相信是游說金正日接納化解危機的折衷方案:在北京舉行三邊會談,有成果後,再加入日本及南韓,亦即美方堅持的五國會談。
一直以來,北韓是中國牽制美國的一着棋子。讓北韓惹怒美國之餘,又不能讓北韓真的擁有核武器。只有讓北韓問題處於這種狀態,中國才能跟美國更好的討價還價。現在胡錦濤積極介入,甚至掌握主導權,確是很大的轉變。
或許北京已意識到,北韓問題再拖下去,可能演化成真正的軍事衝突,中國將失去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去發展經濟。而且北韓一旦擁有核武器,無異在中國的「後花園」存放一枚不受控制的巨型炸彈,並可能成為北韓「勒索」的對象,喪失對北韓的控制力。因此,胡錦濤主動出擊,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胡錦濤正式上台後,布殊等西方領袖一直以各種方式向北京示好,即使北京刻意隱瞞疫情而令沙士蔓延全球,西方國家不但沒藉機責難中國,反而向中國提供援助,布殊更盛讚胡錦濤處理沙士危機的手法。顯然,西方社會已向胡錦濤伸出「橄欖枝」,胡則一直沒回應。主動化解北韓危機,既利己,也可作為回謝西方的禮物。即使功敗垂成,也是非戰之罪,胡錦濤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