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美國布殊總統在五個非洲國家訪問的同時,這片大陸正被惡魔侵襲——最少二百五十萬贊比亞人民受着饑荒的折騰。這個問題亦正向南非蔓延,數百萬計飢民在萊索托、莫桑比克及津巴布韋湧現。聯合國估計直至二○○三年三月止,已有超過一千四百萬非洲人民面臨饑荒問題。
AynRandInstitute資深評論員
AndrewBernstein
根據二○○一年自由經濟指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依然是世上最貧窮的地方」。在埃塞俄比亞,按人口計算的全國總產值是一百零八美元;塞拉利昂是一百四十六美元;莫桑比克是一百七十八美元;坦桑尼亞是一百八十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數額已超過三萬美元。
許多人都忘記了工業化前的歐洲,比起當時的非洲大陸更為貧窮,人民的預期壽命也較低。即使是較為富裕的法國也曾多次發生饑荒,分別在十五世紀發生七次、十六世紀的十三次、十七世紀的十一次及十八世紀的十六次。而且基於完全欠缺衞生常識,瘟疫或疾病也不能控制,諸如黑死病、傷寒或其他疫症在十八世紀都不斷復發,奪去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十萬計的性命。
當時的預期壽命反映的實際情況不難預測,十七世紀中期,法國某些地區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民能慶祝他們的十五歲生日,當時的預期壽命是二十歲。在一八○○年的愛爾蘭,預期壽命更只有十九歲。而在十八世紀早期的倫敦,更有超過百分之七十四的小孩未滿五歲便告死亡。
其後有些事情發生了,人民的壽命也延長了,整個歐洲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英國的人口在一七五○年至一八二○年間增長了一倍,至一八三○年,小孩的死亡率也跌至百分之三十一點八。
究竟在較後時期出現而早期欠缺的東西是甚麼?是資本主義。那究竟有甚麼是西方享有而非洲沒有的?也是資本主義。正是資本主義讓西方足以興起並建立繁榮,非洲的貧瘠也要歸咎於欠缺資本主義。
甚麼是資本主義?這是一個所有資產都可以以個人名義擁有的經濟系統、一個沒有政府管制的系統;這是自由經濟,一個可讓個體自由製造、自由貿易、自由賺取及保有利潤的系統。
資本主義是一個基於個人權利的社會制度,即個人的生存權、其享有自由的權利,及可以隨意購買自己的心頭好。啟蒙時期的思想家,包括JohnLocke及開創者都提出這些意念,並認為應將之放在歐洲及美洲發展的首要位置上。而這些思想的衝擊最後演變為經濟改革,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將西方國家由年邁貧窮的國度轉變為其中一個最具生產力的富有國度。這個自由的系統解放了大多數西方社會的創意思維,帶來了革新的急流──由瓦特的蒸氣機,到巴斯德的細菌學,到福特創立的汽車廠,再到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及以後許多許多的發明。工業革命因這個新起的自由制度得以蓬勃發展,農業及工業生產因而得益不少。
創意思維,如ThomasEdison到SteveJobs,都只在自由制度下才能昌盛起來。其結果將是新產品、新職業及新財富,短期來說,世界的人口會增長;長期來說,不止數量,人口的質素都得以提高。回看在君主統治、神權統治、軍事獨裁者統治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非洲,這些思想發展只會窒息;其結果便是國家的沉滯、貧窮及死亡。
非洲有着與西方發展迅速的同樣根本資源:人民的心智,可惜卻欠缺自由思想、啟蒙哲理、個人主義或政治自由度去建立財富和健康。非洲一直都陷於部落文化的困境中,迫使部屬只能效忠於部落而不是個人或某些成就。整片非洲大陸都普遍存在獨裁者對他人殘忍的謀殺或對無辜民眾的搶掠,他們藉此壯大自己所屬部落的聲勢或人口。
現在非洲最需要的,是除去其政治及經濟上的枷鎖,換上政治及經濟自由。他們需要廢除軍事獨裁者及社會主義制度,採納資本主義,包括其政治及經濟的自由、其法律及對個人基本權利的尊重。而要達成這個目標,他們首先要去除思想上的枷鎖,廢除部落的集體主義制,接受自由思想。真正的人道主義並非西方知識分子所鼓吹的馬克斯主義,而是唯一一個能夠建立世界,及具歷史價值的制度: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