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予最後機會 救經濟如救己<br>董唯一生路大換血

京予最後機會 救經濟如救己
董唯一生路大換血

一夜之間,兩名分掌財政和保安大權的問責高官相繼下台,特首董建華的問責班底幾近瓦解。這個「棄車保帥」的政治亂局發展下去,整個「董班子」將會徹底崩潰,為免政府陷於癱瘓,政府高層大換血將會是唯一生路,也是董的「最後機會」。 記者:陳廣慧

【本報訊】北京為了保住民望極低的特首董建華,化解五十萬人上街的怨氣,昨日終於「棄車保帥」,果斷接受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和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請辭,加上較早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辭退行政會議成員一職,執政一年的「董班子」已陷入樹倒猢猻散的局面。學者陳健民說:「如果政府咁都唔使重組,真係好難想像!」

應早炒阿松建立威信
有曾經接觸過中方人士的商界人士直指今次是中央給董建華的「最後機會」,而中央對董已經失去耐性,換特首絕對不是沒有可能出現的事。消息人士指出,如果董建華透過大換班之後,可以解決困局,改善香港經濟,穩定社會,他仍可以穩坐特首之位至2007年;但若香港經濟仍一蹶不振,難保中央不會中途換馬。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認為,事已至此,只怪政府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結果令政府陷入危機:「好似梁錦松咁,幾個月前肯炒梁錦松,政府會攞分,但係董建華錯失建立威信嘅時機,𠵱家好似俾ICAC迫出嚟咁,市民唔會覺得辭職係向佢問責!」他認為董建華應趁這個時候,撤換部份民望偏低的官員。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更指現在的政府非常弱勢,猶如「跛腳鴨」。
不過馬嶽直言,財政司司長和保安局局長都是「三煞位」,一個要負責解決財赤,另一個推銷23條,「邊個做都唔掂」。他認為對香港最好的化解危機方法,是釜底抽薪,由中央撤換行政長官更加實際。

接任人選惟內部揀蟀
但對於以「議而不決」聞名的董建華來說,要他打散整個由他一手一腳揀蟀組成的班底,又談何容易。在過去一年,縱使外界對董班子劣評如潮,董建華一直以力保班子完整為己任。
有商界人士透露,他曾建議董撤換部份失職及民望低的局長,但均遭董拒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董要維持問責班子的完整性。該商界人士認為,現在梁錦松和葉劉淑儀辭職,從積極的角度去看,是終於可迫使董建華面對現實,認真考慮改組內閣。
但董能否找到合適及有能力的人選加入內閣,仍然是一個謎。有前公務員不諱言,無論是商界或前公務員,「冇人會願意再黏埋去」,看來董的唯一出路,只有在政府內部「揀蟀」。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兼該黨經濟政策發言人單仲偕則認為,大前提是特首必須尊重民意,吸納過去經驗,找一些民意接受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