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毋須北望 - 李怡

李怡專欄:毋須北望 - 李怡

中通社報道,中聯辦官員對於內地官員接觸民主黨成員一事,指為「無稽之談」,並表示,「聯繫香港各界人士,反映香港人意見,是中央賦予中聯辦的職責」。
接着,屬北京官方的英文《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指摘香港民主派陰謀推翻現有的行政主導的政治制度,透過三次遊行及集會,「脅持」群眾,破壞現有的政治秩序,圖以立法為主導的政制取代之,最終令民主派奪權。
香港頗有一些期望中央會支持港人「倒董」和爭取民主的人士,以上兩個訊息,可能使他們感到失望了。但經過七月一日的遊行,香港人已顯示了團結和要當真正主人翁的意志,並且依靠這股團結的力量迫使董政權不得不延期為廿三條立法,更暴露了群醜的嘴臉,因此,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的。

我們希望中央應理解香港人的意願和感情,能支持香港人做真正的主人翁。但我們不可以將希望寄託在中央領導人身上,尤其中國仍實行一黨專政,在內地甚至未有言論、集會、結社和示威的自由,要中央覺悟到支持香港已經奮起的民眾,絕不是短期間可以實現的事。更何況,倘若我們寄希望中央撤換董伯,寄希望中央給港人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面普選立法會,那麼我們所求的,只是「恩賜」的民主。民主是不可以憑恩賜而得到的。民主必須藉由人民的力量爭取得到。七一、七九、七一三的示威,說明香港人既有條件、又有足夠的團結意志去爭取民主。
近期,部份港區人大、政協,以至親中的自由黨商界、專業界人士,已發出趨近香港民意的聲音。筆者相信,中資機構、內地駐港人員,也不會對香港民意的洶湧視若無睹。不同途徑向北京反映意見,或要求「倒董」,或要求中央同民主派溝通,這些「報告」相信中央領導人是收到的。中聯辦表示,「反映香港人意見,是中央賦予中聯辦的職責」,其背後實蘊含了這一職責已受到挑戰的訊息。它的含意是,這一職責(或權責)不容其他人來履行。但中央通過不同渠道,甚至另派人來港了解民意民情,應不是甚麼秘密。過去有,而相信七一後是更多了。

中央的確賦予中聯辦反映港人意見的權責,但從七一遊行的人數,可看到過去中聯辦在反映港人意見方面作了怎樣的錯估。然而,站在中央的立場,在目前香港局勢變動的形勢下,首先必定是要先固守陣地,要穩住中聯辦,穩住傳統左派特別是民建聯,而不能讓原有陣營先自潰散。中聯辦和《中國日報》對香港民主派的回應,是不難理解的。
香港人要做的事,不是去說服中央,民主派也絕不應把眼睛看着中央去做人。我們毋須北望。中央願意溝通,很好;不願,無所謂。香港人在今後要做的事,一是組織更大規模的要求自主、要求當主人翁的遊行,二是在年底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中,徹底打敗出賣港人權益的保皇派。中央要注意的,正是這個「變亦變」、「不變亦變」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