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永利「大平賣」有原因

英之見:永利「大平賣」有原因

近期股市雞犬皆升,投資者要求已經相當隨便,但筆者曾經評論過的永利控股(876),股價依然比手持現金加債券的總值仍有折讓,在二三線股當道的日子依然寸步難行,繼續在超平的水平徘徊,是很值得引以為鑑的例子。
投資者求貨若渴,卻仍對永利存有戒心。明顯是以往集資活動不得人心,以表面財務數據計,永利是極之超值,現金流又無疑問,「大平賣」的主因是人心難測,要猜測一間公司的業績,當然有不少客觀因素可循,例如整體經濟環境、行業發展等等,可是大股東的心意,是絕對沒有辦法去捉摸。
在現金極之充足的環境依然集資,假設將利益歸於受疑人,永利的大股東理財態度是十分保守,不肯向銀行借貨之餘,尚要儲備一筆現金在手以備不時之需,無疑如此手法會令公司穩健經營下去,可是忽略了資本市場投者的要求,卻令公司錯失了引用股市集資擴充的機遇。
如果善待小股東,維持合理的派息,以及不做令人失望的供股行動,永利股價比目前至少高5成,而碰上目前這種大牛市,交投量自自然然會改善,要在更佳水平集資,根本不會太難,本來可以有更好的資本結構,甚至引得基金青睞,如今卻因洗底過程太長,印象分太低,而只能在低估值水平橫行。

以股證集資較易受落
其實公司有集資需要,而大股東又不想有攤薄效應,折衷方法是派發認股證,這種變相遞延供股方式,不但不扣印象分,反而更受市場歡迎,愛高(328)及太平洋恩利(1174)都有資金需求,都同樣派發了認股證,可是卻無損在投資界中的地位。
過份活躍於玩弄財技是不好,但要迎合投資者基本期望卻是簡單要求,太過我行我素,保住江山之餘,甚至可能有些着數,可是回報與做好一盤生意,得到投資者垂青,再從市場集資擴充相比,是遠遠不及。
股市吸引之處,是投資者與公司可以締造雙贏局面,但要達到這項目標,一定要建基於誠信,貪圖小利毀掉誠信,表面上勝了一着,卻也令自己的成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