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纖、高鈣及低脂的食品近年成為健康的代名詞,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巿面上二十八款麥片和十款奶類飲品,發現大部份產品標籤上營養成份與驗出的實際含量不相符,部份高纖麥片,纖維含量比一般麥片還要低;含糖量也比聲稱的高出九成。沒有聲稱含高鈣的牛奶,但比高鈣奶含更高鈣,巿民盡受誤導。
消委會促請政府盡早推行強制營養標籤法,營養師則提醒巿民長期食用標籤不符的食品,例如過甜及過多脂肪會影響健康。
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公布了二十八款麥片食品和十款奶類飲品的測試結果,麥片樣本包括即沖麥片、果麥、脆片、嬰兒麥糊及麥粉等,奶類樣本則包括新鮮牛奶、低脂奶和脫脂奶等,發現部份樣本的營養標籤不夠詳盡,內容也不統一,令消費者難以比較。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表示,部份聲稱高纖、高鈣的產品,其纖維和鈣質含量比一般沒有如此聲稱的產品還要低,也有脫脂或低脂奶的脂肪含量比一般牛奶多。例如「雀巢牛奶公司脫脂牛奶飲品」雖無高鈣聲稱,但卻比有聲稱的「維記高鈣脫脂牛奶飲品」為高。眾牛奶樣本之間,鈣含量可相差百分之四十五;脂肪最高超出聲稱的三成七。
麥片食品的纖維含量差異也很大,即食麥片的售價最低,脆片和脆球的價格最高,但從吸收纖維的角度來看,即食麥片最物有所值。另外,其中一個嬰兒麥粉測出的糖份比標籤聲稱的高出近九成。
程伯中表示,本港現行的食品營養標籤沒有一套標準,「高纖」、「高鈣」及「低脂」無法定定義,消費者容易受宣傳誤導,政府應盡快推行強制營養標籤法。
加拿大註冊營養師楊慧珍表示,長期食用與聲稱不符的高纖、高鈣或低脂食品,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她建議巿民不要依賴食用低脂、高鈣或高纖食物,要健康應注重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