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黃洪
民建聯主席曾鈺成說五十萬人上街是被誤導,是群眾不明白《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內容。民建聯秘書長馬力則說群眾是被《蘋果日報》及商業電台等傳媒的宣傳所鼓動,更建議政府須對傳媒作出「規範」。前民航處處長樂鞏南更乾脆說五十萬人並不代表民意。這些說法明顯脫離群眾,惹人反感。
然而,上述說話並不是說給香港市民聽,是要說給中央聽的。群眾沒有被誤導,反而中央被誤導,對香港的政治局勢作出錯誤的估計與研判。港府及左派的傳媒、政黨與駐港機關一直向中央報喜不報憂,只形容大多數港人支持廿三條立法,只有少數反對派人士反對,所以完全不能解釋為何會有五十萬人上街反對廿三條,亦不明白這群眾運動的真正原因。所以惟有盡力解釋為何會錯估形勢、虛報軍情。
最近傳媒報道有消息中央不同部委均派員到港直接收風,甚至與民主派議員會面,可見中央對被誤導不滿,亦對有關解釋不滿意,希望能直接搜集港人意見,重新評估香港政局的發展。
筆者嘗試以國內明白的語言來解釋七一遊行及七九集會。首先,這是一場群眾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這政治運動並沒有真正的組織和鼓動者。這對以群眾運動起家以先鋒黨作革命組織的共產黨來說,可能難於理解。
今次行動是以新型網絡式組織為主,在互聯網的年代群眾可以透過電郵、短訊、網頁及電話來互相聯絡,所以參與遊行與集會的是以三數家庭或一眾好友的自發小組織,有自己的隊伍亦有自己的訴求,而非像過去透過大規模組織的直線與層級的發動與領導。可以說這次運動沒有幕後黑手,亦有千千萬萬個幕後黑手。此外,這運動的鼓動者並非傳媒或陳日君主教,最重要的鼓動者實際上是葉劉淑儀與部份左派人士。大部份參與者並非支持或響應某些政治或意見領袖的呼籲,反而是對某些官員及人士言論深感不滿,才走上街頭。
其次,這是一場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運動,是一次政治覺醒的運動,並非造反或革命。群眾要求董建華下台,但從來沒有想過要以革命或暴力方法去挑戰或推翻有關政權。香港市民很理性及現實,知道任何暴力行為都會破壞香港的穩定,及經濟發展的基礎,亦有可能帶來中央的干預。所以大家都非常自覺,希望遊行或集會不要出現暴力亦不要出亂子。所以,五十萬人上街沒有打破一個玻璃窗,沒有燒毀一個垃圾桶。
這是一場很有香港特色的和風細雨式的政治運動,絕少機會成為一場急風暴雨式的造反運動。群眾不是要奪權,要造反,群眾只是要求透過建立民主的制度,選出香港特區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
最後,運動針對的對象是董建華以及特區的領導班子,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的支持度遠比香港特區政府高。市民上街非常有節制,反對中央政府或共產黨的標語與橫額數目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只針對董及部份問責官員。這場運動在於「反董」,無論如何不應被扣上「反華、反共」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