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認購證是窩輪主流

理財智慧:認購證是窩輪主流

截至2003年5月底,全港可供買賣的衍生認股證共有283隻,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有7.49億元。如果以發行隻數最多的認股證計算,還是以股票認購證為主,佔49%,共有140隻。因為傳統的股票認購證能夠為投資者帶來一個看漲的機會,而且股票認購證還帶有槓桿作用,投資者不用繳付全部股票價格的費用,但卻可享有股票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收益。

估市或較選股易
股票認沽證則有39隻,佔14%。股票認沽證給投資者一個對沖股價下跌的機會,是一種看淡股價的投資。股票認購證的數目差不多是股票認沽證的三倍!
另外一種發行種類較多的就是指數認股證。這些指數認股證所代表的指數,可以千變萬化,不過以成交量計算,始終都是恒生指數認股證的成交較多。指數認股證的數量共有51隻,佔大市比例18%。
其餘兩種認股證分別是非標準指數認股證(IndexExoticWarrants)及非標準非指數的認股證(Non-IndexExoticWarrants)。英文「Exotic」一詞很難繙譯,它有點另類或非標準化的意思。這些所謂非標準的認股證,是指認股證的條款與普通認股證有所不同。
非指數非標準的認股證共有41隻,佔總數的15%;而非標準的指數認股證數量較少,只有12隻,佔總數的4%。
雖然以發行種類計算,有63%以上是單一股票的認購證及認沽證,但以每天平均交易金額計算,認股證之中,其中有62%的交易是來自恒生指數認股證的交易。特別在「沙士」疫症發生期間,市況缺乏明顯走勢,有時「估市容易過選股」,這就是為何恒指認股證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