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脫維善學校每人送$1800<br>中學派錢搶F.1生

伊斯蘭脫維善學校每人送$1800
中學派錢搶F.1生

影響八萬多名小六學生前途的升中派位結果今日揭盅,本年有近七成七人獲派頭三位志願,但派位不符理想的也為數不少。家長、子女為學位奔波,中學則各出奇謀招生,有中學甚至推出讀書有錢分優惠,破天荒向學生「派錢」,給予所有中一新生一千八百元「學習津貼」,教育界對奇招議論紛紛,質疑以錢吸引學生做法是否恰當。 記者:羅偉光、翁煜雄、譚秀嫺、倪清江

【本報訊】派錢予新生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位於柴灣翠灣邨,該校近年備受醜聞困擾,校長羽智雲因聘請「黑工」任教英文被判罪成,由於擔心事件有損校譽令學生卻步,校內近期多次商討「救亡」措施。羽智雲於本月十日去信區內小學校長透露「派錢」計劃,表示該校辦學團體為紓緩家長經濟壓力,凡入讀該校中一新生均可獲發一筆過一千八百元「學習津貼」。
昨日所見,該校外牆及圍牆掛着寫上「$1800學習津貼助升中」、「教統局增值報告顯示,本校是全港最高增值學校之一」等標語的巨型橫額。

去年半數學生棄入讀
該校力谷宣傳,是因為在新政策下,收生不足而縮班可能會被削減撥款甚至被當局收回辦學權。據了解,去年有二百餘名小六生被派往該校,但最終只有約一半學生註冊入讀,六班中一每班平均只有二十多名學生。據悉新學年派位數目與去年相若,但在醜聞陰影下,最終入讀學生人數成疑。
該校校監哈奇偉解釋,辦學團體中華回教博愛社鑑於經濟不景,有子女升中的家長負擔可能很重,故決定撥款約三十萬元作為「學習津貼」,這項津貼不限領取資格及用途,學生註冊入學時填寫表格,九月開學後便可領取。
至於為何只提供「學習津貼」予中一學生,哈奇偉強調這是辦學團體的決定,他說:「如果要全校學生派發,筆錢太多嘞,今年只係開始,以後每年入讀學生都有機會攞,幾年後應該每個學生都可以受惠。」
至於其他涉及校長羽智雲的投訴,他則說事件已經過去,不願置評。

教師斥「用錢買學生」
這種「派錢」做法在教育界引起非議,該校一名不願透露姓名教師痛斥:「堂堂正正一間學校,點解要搞到要用錢買學生?」他質疑校方只是花錢為羽智雲事件「補鑊」;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稱對學校「派錢」予學生聞所未聞,若校方藉所謂「學習津貼」挽留學生,做法值得質疑。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陳黃麗娟相信,該校未必純粹為了紓緩家長經濟困難而發放津貼,因學校一般不會給現金學生。中文中學聯會主席黃美美指出,有些小學會在收生階段向學生送校服、校車費,甚至午膳,也有學校送獎學金或減免學費等,但從未聽聞有學校向所有新生派送現金,若學校以優惠來「鬥搶學生」是不健康現象。

津貼對家長選校無影響
津貼小學議會副主席馮家正說:「如果學校辦得好,就算冇額外資源,家長一樣會揀佢啫。」反之,若家長不想子女讀某校,不論校方用甚麼方法也搶不到學生。教育統籌局發言人稱,學校向學生發放津貼毋須該局審批,該局原則上不反對學校「派錢」資助學生,但會向校方深入了解事件;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若綜援家庭領取津貼後收入超出資產上限,可能要被扣回等額綜援款項。

正值今天升中放榜,部份中學出盡法寶吸引新生報讀。柴灣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更直接向中一生派錢,吸引學生入讀。
陳國良攝

家長及學生心聲
「我冇諗過第時會唔會讀嗰間學校,因為唔係好清楚佢係點。但媽媽一定會搵一間好嘅畀我,我諗媽媽唔會因為錢而犧牲我啩?」
彭小朋友--小二生

家長及學生心聲
「我唔了解嗰間學校係點,唔知第時會唔會揀佢,但係以事論事,揀學校係睇校風同師資,唔會睇有冇津貼嘅。」
劉太--小學生家長

家長及學生心聲
「呢間學校都幾好,校風唔錯,唔使派錢吸引學生嘅,或者真係想幫吓啲貧苦學生呢!」
張太--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家長

家長及學生心聲
「學校啲老師好盡責,我都幾鍾意呢度,唔使派錢先有人讀啩?係都派多啲啦,咁少邊有用呀!」
吳小朋友--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