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胡江黨內排名 北京已有定論 - 張華

解讀中國:胡江黨內排名 北京已有定論 - 張華

自胡錦濤今年三月中當上國家主席後,中共領導人的官方排名,特別是胡錦濤和江澤民同時出席公開活動時,誰先誰後的問題,最受外界關注。從最近兩人四次同時出席的活動來看,中共內部應已定好領導人排名的基本原則:在軍方組織的活動中,江澤民以中央軍委主席身份出席,排名第一,胡錦濤則以軍委副主席緊隨其後;其他的非軍方活動則是「先胡後江」,然後才是其他八名政治局常委。

按中共政治倫理,領導人在公開場合的排名次序是很重要的學問,這反映領導人黨內地位和實際權力,讓國人心領神會誰在主宰國家。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部門到企業機構,領導人排名都有一套嚴謹而考究的制度,搞亂不得。

非軍方活動 先胡後江

由於中共的政治完全黑箱作業,黨內的不尋常人事變動也不會第一時間公布,外界只能從黨報報道窺見領導人的升降浮沉,而領導人排名次序亦是一個觀察的「窗口」。如果某位領導現身的次序跟以前不同,說明其地位可能有變。歷史經驗表明,這套觀察中共高層政治的方法屢試不爽。

中共傳統排名,依次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然後才是其他政治局常委。因此,現在胡錦濤排名第一是順理成章的,第二至第四位分別是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而江澤民應排第五位。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後,江澤民雖不再擔任黨職,但黨內依然排名第一,引起極大爭議。

今年三月江澤民卸下國家主席後,刻意不跟胡錦濤同時出席公開活動,即使同場現身,官方傳媒在報道時,時而先江後胡,時而先胡後江,有點撲朔迷離。過去四個月,胡、江共有四次同場機會,兩次是軍方活動,分別是五月六日接見361號潛艇意外的死難者家屬,和六月六日的全軍人才培養座談會,都是江以中央軍委主席排第一,胡緊隨;另外兩次胡、江同台的場合,分別是四月五日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以及上周六原副總理張愛萍上將的遺體告別儀式,官方傳媒在報道時都是胡、江這個次序。

看來,官方排名已有定案,胡、江誰先誰後,視乎活動的性質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