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資入標 結果最快8月揭曉<br>4公司爭商業信貸庫

一外資入標 結果最快8月揭曉
4公司爭商業信貸庫

【本報訊】商業信貸資料庫的首輪競投,上周五截標。消息人士指出,有4家公司競投,包括現時經營香港正面信貸資料庫的環聯資信、美國鄧白氏商業資料(香港)、華富國際(952)旗下的華富商業資料(原為奔騰資訊網絡)及一家外國公司,預料最快在8月底有結果。

有關設立商業信貸資料的計劃,於今年6月中正式公布。據悉,銀行公會有關工作小組在公布計劃後,已隨即邀請數家有興趣的單位競投,最終在上周五截標時,共接獲4家公司回覆,當中3間為本地公司,另1為海外公司。

短期內難望賺大錢
身兼該商業信貸資料庫工作小組主席的滙豐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部經理林偉中,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已開始選擇服務供應商,惟因過程需要保密,故未能透露詳情,只稱有關工作小組選擇供應商時,會考慮參與競投商對信貸資料的保護、價格、預計收支平衡時間、服務質素及額外服務等因素。

每報告或收數百元
有參與競投的公司預期,資料庫短期內也不會賺大錢,最多只有微利,因為資料庫是以數量去經營,若以當局早前透露,目前向銀行借貸的僅有約10萬家中小企計算,用量仍然相當低,但新公司在開發系統的成本不輕,因此若用量少,涉及向銀行的收費也會較高,料每份報告可能高達數百元。
林偉中回應有關報告成本時表示,不擔心成本會因而上升,因為銀行目前在批審一宗新中小企貸款時,往往要派員親身到該企業的廠房參觀,涉及人力物力豈只數百元,因此相信資料庫的設立,銀行可節省部份這方面的成本,並可減低信貸風險,這足以彌補報告的費用。

一兩年後檢討用途
金管局、銀行公會及存款公司公會於6月16日公布有關計劃,料於明年第三季投入運作,涵蓋每年度營業額低於5千萬元、非上市的中小企業,資料範圍包括往來銀行數目、抵押品情況、還款紀錄、最高貸款額及貸款分類。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令翔當時表示,資料庫投入運作後1至2年後,當局才會檢討擴闊資料庫用途,包括提供貨物貿易債權人閱覽資料庫的資料。

華富商業資料的網頁。

環聯資信的網頁。

美國鄧白氏商業資料(香港)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