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向本報透露,政府正研究盡快在屯門公路實施短期措施,例如強制部份車輛分流到三號幹線、規定雙層巴士不准行走屯門公路等,避免再發生慘劇。特首在內部已同意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檢討屯門公路大車禍引發交通安全問題。 記者:李慧玲、黎國剛
【本報訊】上周四屯門公路大車禍,釀成二十一死二十傷,為本港交通安全響起強烈警號。廖秀冬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該局正研究在屯門公路實施一系列短期、中期及長期交通管理措施(見表),避免再發生類似慘劇。她強調「人命最緊要」,所以正爭取盡快在數周內先實行短期措施。政府正在評估這些措施對交通影響,實施前會諮詢區議會。
廖秀冬說,她期望可以把部份車輛分流到三號幹線,例如規定巴士公司只可以派單層巴士行走屯門公路,而雙層巴士則行走三號幹線。
另一個構思是,雙層巴士等載客量大的車輛使用屯門公路時,不准行慢線,要行中線,避免再發生墮橋慘劇。同時,廖秀冬認為,應加強檢控違例司機,不能單單罰款了事。她說,法例已規定貨櫃車在高速公路只可以行慢線,但不是每一個貨櫃車司機都這樣做。
廖秀冬強調,無論法例多完善,永遠都有不守法的司機,所以道路使用者安全應變意識相當重要。她正研究是否應規定某些人士,例如巴士司機,要強制性參加道路應變課程(defensivetrainng)。
至於被視為今次意外「幫兇」的防撞欄問題,廖秀冬表示說,政府也會就此檢討。不過,她提出要留意,如果要設計一道可以抵擋今次大車禍力度的防撞欄,這道防撞欄的堅硬度也相對很大;當發生較輕微車禍時,車輛撞向這防撞欄反而會反彈受傷。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今次終於快人一步,搶在議員、政黨開聲之前表示,率先提出成立獨立委員會研究今次車禍。廖秀冬表示,在董建華同意下,她正積極研究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今次車禍全面檢討本港交通安全問題。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一級科學主任盧覺強,贊成政府成立委員會檢討全港道路的安全。他說:「首要工作評估全港最危險道路,如懸崖邊、山邊的路;天橋、高架橋同埋貼近斜坡、附近有民居嘅道路之類,然後先可以做嘢,改善交通黑點、防撞欄或擴闊路面。」
(1)強制三號幹線分流
(2)規定巴士公司派單層巴士行屯門公路
(3)雙層巴士等乘客多的車輛要行中線
(4)加強檢控違例司機,不可罰款了事
(5)強制司機參加道路應變課程
(6)長遠在巴士替乘客裝設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