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股」陰影馬時亨叫停增資方案

「仙股」陰影馬時亨叫停增資方案

下周六(7月26日)就是「仙股事件」一周年,事件主角之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因為在立法會上表示「無睇過文件」,而被千夫所指。一年後的今天,再發生經紀行增資建議方案被擱置事件,矛頭同樣指向馬時亨。不過,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馬時亨是擔心事件成為「仙股事件」翻版,因此才介入。

資本要求按業務分級
證監會研究經紀行資本要求的工作小組,於上月訂出方案,建議將經紀行的實繳資本要求,由目前的最少300萬元分級調高,希望杜絕正達倒閉事件重現。不過,證監將方案提交立法會省覽前夕,該方案突遭擱置,市場人士質疑,馬時亨是在中小經紀行壓力下,干預證監會的運作。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證監事前一直有向財庫局官員滙報工作小組的討論進度,指方案獲小組大部份成員支持,但並無特別提到該方案的影響範圍,有官員問及時,證監表示增資方案只影響佔大市成交1至2%的經紀行。因此,事件當時未驚動馬時亨。
6月中,有傳媒披露方案內容後,有報章的評論文章直指該方案「趕絕中小經紀」,矛頭直指政府。據悉,馬時亨見輿論反應激烈,於是主動向證監了解,證監特別為此向他安排一次簡布會,消息人士形容馬氏被方案內容嚇了一跳,因為方案要求經紀行增資5倍以上,而且是實繳股本,「即係就算生意收縮,都唔可以攞番來周轉」,證監並向他表示,會有七成經紀行受方案影響。

七成經紀生計受打擊
消息人士指出,馬時亨聯絡經紀團體代表了解其意見後,認為方案影響七成經紀行生計,打擊面過大,不適宜將方案公開諮詢,須再研究。這令人回想起仙股事件中,證監最初要求將除牌界線定為1元,最後與港交所商討後才訂為0.5元,但仍有近一半主板公司受影響,諮詢文件公布後翌日,細價股大瀉。對於兩次事件是否反映證監缺乏市場敏感度,消息人士則拒絕評論。
消息人士強調,港府今次叫停並非放棄保護投資者,而是考慮到大量經紀行結業同樣影響投資者,因此須取得平衡,「馬時亨如果唔介入,又會俾人話唔睇文件,搞出個大頭佛,但係介入又俾人話干預」。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