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不會饒人,成與敗,就在乎你我怎去應對。陳好得自小就失明,但她學會在漆黑中享受陽光,「如果遇到困難,我會同困難握手」;王海義中三輟學離家,但她急起直追,重返校園與家園;鄺世顯幼年被大火毀容,但他還是笑臉迎人。香港青年協會昨日舉行頒獎禮,鼓勵二十位突破逆境的勇敢少年,他們的生命都曾經晦暗一片,卻憑着不死的信念,終於能踏出驕陽。 記者:倪清江、蔡元貴、陳倩雯
【本報訊】她三歲就失明了,從來都是在黑暗中走路,黑暗中讀書。現在已經二十歲的陳好得,十六歲才來港定居,沒有讀過書,「連盲字都唔識多個」。於是她展開地獄式苦讀,經過五年的艱苦歲月,最終由盲人學校成功轉讀主流英中名校沙田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她堅信,世界是公平的,只要能堅持,有理想,成功終歸屬於自己。
陳好得只親眼看過這個世界三年。她兩歲時眼部患上腫瘤,三歲那年完全失明,以後就只能用心靈去感受人世間的喜與悲。陳好得洋名Ceci,七歲時父親過身,母親帶着其他兄弟姊妹來港,獨留她在廣東潮陽市,寄居親友家中。她憶述說,那些日子不好過,「經常都俾人打、俾人鬧。」
十二歲後,她搬到外婆家中居住。她說,外婆家族在當地有名氣,不想別人知道有個失明的孫兒,因此在接着的四年間,她不能踏出家門。幸好她天生樂觀,在逆境中學會自娛,「我會行去天井,去接觸陽光,聽雀仔聲,呼吸吓空氣,覺得好開心!」
想起那四年的生活,Ceci說:「當然淚水多過歡笑好多,我係執住希望,度過嗰四年。」終於在五年前,她成功申請來港與母親團聚,並入讀心光盲人學校。
心光的老師趁暑假期間為她進行「地獄式」補習,「我之前冇讀過書,連ABC都唔識,又未學過盲人點字,每日都要清早起身開始補習,下晝學點字,背點字背到夜晚兩三點,好痛苦,我曾經懷疑過係咪要堅持落去?」Ceci沒有放棄。三個月間,她完成了四個學年的課程,可以升讀中三。
Ceci選擇不留在心光盲人學校,改到沙田英文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就讀,現時在該校讀中三。她說,同學和老師對她讀書極力支持,經常會讀筆記給她聽,讓她能夠跟上進度。
Ceci領略到,愈是遇到困難,愈是要去面對它,「唔好怕困難,如果遇到困難,我會同困難握手,同困難講『請指教』。」有次逛街,陳好得不慎撞到燈柱,她清楚聽到旁人在笑,在說「盲眼真係慘」。她沒有感到不快樂,只向自己說,以後要小心,不要再撞向那燈柱。
去年七月,她跟一個機構往清遠探望貧窮的村民及失學兒童,她立下志願,長大後返回農村教小朋友讀書。陳好得的座右銘是「Hopeforthebest,preparefortheworst.(作最好的打算,作最壞的準備。)」她沒有埋怨自己的不幸遭遇,反而更懂得珍惜今天,「好慶幸有過去日子,因為咁先有得比較,知道過去同今日生活嘅不同。」
刻下的香港,經濟前景低迷,不少家庭面對失業問題,跟陳好得一樣曾經失意的青少年多的是,能否在苦難中站起來,除了孩子自己的勇氣,也得靠長輩的鼓勵。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潘文瑩說,少年人面對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要學會堅強,把困難當作磨練。獲獎勵的青少年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長輩的支持,給予機會,幼苗自會長得更堅壯。
「香港青年協會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始創於一九九七年,每年均以獎勵和資助方式表揚青少年無懼困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鼓勵他們持續進修,發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