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權力過渡期漫長 危機頻頻 - 張華

解讀中國:權力過渡期漫長 危機頻頻 - 張華

雖然胡錦濤和溫家寶已上台四個多月,但嚴格來說,北京現時仍處於權力過渡期。胡錦濤未完全接班,溫家寶的新政府還未進入狀態,國務院幾個新成立部委的編制,包括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商務部等,不久前才有定案。就是因為這種過渡狀態,令北京出現權力真空,才在危機出現之前,無法加以阻止;在危機出現之初,也無法作出適當反應。沙士危機、香港23條立法危機,都跟北京正處於權力過渡期有密切關係。

國家出現權力真空狀態

危機為甚麼往往發生在權力過渡期呢?所謂危機,就是指正常程序下,無法用正常手段去解決的突發性重大問題。當然,突發性大問題不會專挑權力交接的時候才發生。可以說,出現重大問題其實是常態,也是正常情況下,正常的政府(董建華領導的卻是個非常態政府)足可應付的。否則,如此無能的政府早就完蛋了。

權力交接的時候,國家出現權力真空狀態,政府的部份功能會暫時失效。這種情況維持多久,端視交接是否順利、是否制度化等因素。歐美等國家的權力交接都是常態,政府功能失效的機會不多,因而絕少因更替而出現動盪。但是,中國是一黨專政,權力交替還沒有建立有效的制度,加上中共高層政治極不透明,外界無從評估權力交替的進度和狀況,也往往是社會危機爆發的最佳時機。

在高層權力處於真空的時候,政府是很難正常有效運作的。下情不能上達,即使上達了,也沒有人能夠迅速作出恰當的決定,問題因而不斷演變,愈來愈嚴重,最後釀成社會危機。香港23條立法就是這樣出現的。

新政府難正常有效運作

特區政府不理沸騰的民怨,一意孤行,引致五十萬人上街。接著,董建華「苦思」三天,本來在等待中央指示。但是,負責港澳事務的機構失能,讓董作出如期在七月九日立法的愚蠢決定。以往董建華可以跟「頂頭老闆」錢其琛直接聯繫,有甚麼問題錢都可以很快作出決定,然後向江澤民滙報。但是,現在換上新手的國務委員唐家璇,遇上這麼棘手的問題,唐又如何能一錘定音呢?

這是權力過渡的代價。權力過渡一天未完,危機出現頻率會愈高。唯一出路是盡快建立有效的制度,減少權力真空的時間,讓新政府盡快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