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人到中區集會,顯然是七一大遊行的延續,集會的氣氛十分良好,明天是星期天,晚上還有另一次集會,這一次不再與二十三條有關,純是要求民主的前途,兩次集會時間相距如此之近,明天若然還有一萬幾千人,筆者認為成功。要求民主,目標比單一的倒董更高更遠,意義也更大,但港人的熱情能保持嗎?
筆者憤筆疾書,書生論政,也快二十年了,甚而一度也入政黨,從搞意識形態、社會政策,到落手落腳家訪助選,都曾經有親身體驗,香港人是進步了,但亦有根本性的缺點,就是不團結,及不持久,而且功利現實,大多數人總是以為民主自由應該讓路給經濟發展,當年工聯會就曾叫出「要飯票,不要選票」的口號。
別說工聯會的人善於愚民(一貫的了),事實上不少有識之士到了今天,從高官到商界精英到寫社論的揸筆知識分子,都會經常重複提出經濟發展是比民主重要的謬論,這些謬論一再出現,還會出現,就是因為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數度示威之後,董伯不下台,二十三條只是擱置,不問責的高官苟安其位,大家的亢奮過去之後,又會如何,還忍下去嗎?
一刻的光輝,不是永恒;一刻的民主亢奮,更加不是永恒,七一遊行及七九的晚上,筆者都十分亢奮,但理智告訴自己,香港人會否風乘火勢,將民主的熊熊烈火燒遍香江?香港人到了這個認知的階段沒有?還只是五分鐘熱度,明年今日,大家還在董建華的管治下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