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遊行震破隔膜<br>晤民主派 北京派員收集民意

7.1遊行震破隔膜
晤民主派 北京派員收集民意

7.1大遊行反23爭民主,不但動搖董建華的管治威信,也令中央重新檢討自回歸以來,一直拒絕與民主派對話的政策,是否要作出改變。近日中央派員來港收集民意,罕有地主動接觸民主派人士,了解他們對特首施政的意見。有民主派人士形容中央今次做法令人覺得新領導層是務實的,但距離與民主派關係解凍,仍然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 記者:莫劍弦、陳廣慧、何文雯、翁煜雄

【本報訊】特區政府及中聯辦錯估7.1五十萬人大遊行,不但震動中央,而且揭露北京在港收集民意的「天線」已經失靈。北京各部門近日紛紛派人來港「收風」,據了解,中央今次收集民意範圍不再局限於商界及親北京圈子,而是遍及不同政治陣營,甚至有民主派學者、以及曾公開狠批特首董建華的民主派政界人物,也成為中央收集意見的對象。

兩次集會未定性
據了解,近年中央已甚少直接派人到港,接觸民主派人士,但7.1之後,北京眼見無法透徹掌握民意,只有派人到港了解情況,同時聽取民主派意見。據曾與這些人接觸的民主派人士透露,他們主要關心幾個問題:遊行由甚麼人發起?背後是否有境外勢力插手?遊行市民對董建華政府有甚麼不滿?
該民主派人士覺得,中央對7.1與7.9仍未定性,現時政治情況類似八九年民運之初,當時中央尚未將民運定性為有幕後黑手操控的階段,所以中央希望可以多聽香港不同意見,當中包括一些同情民主派學者、專業人士,甚至一些經常上街倒董的民主派政界人物。

收集意見規模大
據悉北京也曾接觸較激進的民主派政界人物,包括一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但該名議員拒絕透露詳情:「我唔會講,唔好叫我講喇,講咗對成件事完全冇好處。」另一位曾與內地官員見面的民主派政界人士則形容,「今次收集港人意見規模好大,好似選第一屆特首前收集港人意見咁。」
曾是民主黨副主席,現為新力量網絡主席的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承認,最近的確有「內地嚟嘅朋友」,想聽聽他對7.1五十萬市民大遊行及對董建華過去施政的意見。
張炳良認為,北京新領導層對7.1大遊行仍然持開放態度,香港民主派未來行動取向,將會直接影響新領導層的取態。他說:「民主派𠵱家同中央係互動,中央睇民主派想點,民主派都睇緊中央想點。」他說若民主派只是爭取香港民主,中央相信不會有太大反彈;可是若運動變成針對中央領導,就有機會被左派利用加以打壓。
此外,將於七月二十一日出版的《商業周刊》,以7.1大遊行及7.9集會作為封面故事,題為「反抗的背後」(Behindtherevolt)。該文章直指如果北京不小心處理香港正在提升的民主化訴求,將會嚴重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