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是否會在下半年加快,目前仍是靠估。但希望歸希望,從近日各國經濟數據、政府官員之言論及央行之動作,則明顯反映財金官員對經濟狀況及前景仍深表憂慮。
這也難怪,因為全球依然惟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經濟一旦起任何變化或有甚麼好與壞消息傳出,皆直接影響各國金融市場情緒改變。
無奈的是,專家們多根據這些表現不斷進行修訂或調整看法,遂形成一時一樣,大戶有時又利用專家的言論使出暗渡陳倉的伎倆,令到金融市場波濤洶湧、大上大落,散戶一不留神或轉身慢,甚或心血少者都會招致損失。
然而有波幅,只爭朝夕的炒家當然樂此不疲、陶醉其中,但作為中長線投資者,不無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之慨,筆者經常強調,入市價位是決定輸贏的重要因素,看不通看不透,倒不如持有現金,等待時機寧買當頭起好過?
7月份是美國企業公布季度業績的緊張時刻,企業營運盈虧結果將是股市上落的催化劑,若以已發表的成績表來衡量,大部份不是未如理想,便是對未來不寄厚望而發出盈警,如此則股市又怎不出現調整,何況早前一些經濟數據如申領失業援助金人數(增加)和零售銷售(減少)等都是導致股市普遍受壓的原因。
驟然間不利消息籠罩美股,英倫銀行突然減息0.25厘,德國總理施羅德開到口促歐洲央行干預滙市,澳紐加元持續強勢已令出口商感到盈利被蠶食而裁員之聲又再四起,亞洲多國第2季經濟出現倒退須急謀對策,日股借勢大幅調整(昨日急挫320點)等這些都是令人不安的現象。不過知道問題所在便不是大問題,所以毋須過份悲觀。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