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別輕易放過主人翁地位

民主搏擊:別輕易放過主人翁地位

過去數天,香港政治風起雲湧。七月一日的五十萬人反廿三、反政府示威、五天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迫使特區政府押後廿三條立法。董建華美其名說此決定乃回應市民的訴求,但其實只是向政治現實低頭,絕非誠心誠意之舉。今天,董建華及其管治班子面對六年來最嚴重的管治危機。社會上除了那些強大的倒董訴求外,建制內也不乏要求重整管治班子的聲音。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 陳祖為

可是,依今天董建華的民望來看,若他繼續留任,試問有幾多有識之士會願意加入董家班,背負一項沉重的政治負資產呢?所以,立即解散行政會議和重整管治班子的先決條件,是董建華下台。一旦他辭職,中央可委任政務司司長為署理行政長官一段時間,讓他重新挑選管治班子,開展新的施政作風,同時準備新的行政長官選舉。
董下台雖然會帶來新的政治局面,使民怨得以化解,但也會產生很大的政治變數和風險。例如或會即時引發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預、民間團體要求立即修改《基本法》和民主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政治運動,以致中央和香港的衝突加劇等。

盡快登記作選民
若董建華選擇不下台,便必須真誠切實糾正錯誤,並向市民鞠躬道歉,否則不能化解民怨,挽回民心。一個最能減少政治震盪而又較能回應市民訴求的做法,可能就是這樣:即時撤換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終止楊永強在SARS調查小組的工作,加大處分梁錦松,取消執政聯盟,積極與立法會內各黨派及獨立議員溝通,切實聆聽民間團體的批評,加快政制檢討步伐,並向全港市民鄭重而真誠地道歉。老實說,馬時亨因一次錯失而九十度鞠躬謝罪,董建華六年來連番犯錯卻一句道歉也沒有,厚顏至此地步,實令人難以置信,更難以接受。
究竟特首會否痛改前非,從善如流?按他頑固的性格,實非易事。悲觀的看,董建華的存在和他的劣政會繼續困擾香港,造成政局不穩。但諷刺的是,惟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還政於民的政治運動才有希望發展壯大。
若要改變政府和政治制度,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所有不滿現政府的市民,都要登記作選民,在未來的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中投票,向那些反對民主普選的保皇黨派說「不」。民主派中各黨派、團體,也需要改變過去各自為政甚至互不合作的作風,要重新團結起來,共同為民主運動努力。
嚮往民主的專業人士和團體也需要盡其社會責任,監察立法會功能組別的議員,並在業界中協助推動民主運動。7.1示威,令很多中產專業人士政治醒覺。他們往後的政治參與,對民主運動至為重要。前路仍然崎嶇,港人還是要自強不息,依照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手(投票)和腳(示威),實現主人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