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有買貴冇買錯不宜盡信

投資學堂:有買貴冇買錯不宜盡信

早前談到97回歸後,這6年港股的表現時,由於浪費太多篇幅於「香港破壞王」及東方海外(316)上,而仍未講到其他成份股在這6年的表現,現在繼續討論餘下的內容。
上回講到恒指由回歸前的15196,下挫至03年6月底的9567,經歷董生6年管治後,恒指下挫了5629點,跌幅達37%,同期杜指由7672升至8985,升了1313點,升幅17%。
上述恒指與杜指的比較,是僅以期內點數的升跌計算,而沒有考慮期內派發的股息,並將股息再投資(DividendReinvestment)時所獲得的總回報,即股東總回報(TotalShareholder'sReturn,TSR)。
根據Bloomberg的資料顯示,在包括股息再投資後,恒指在這6年的TSR為-22.9%,而同期杜指的TSR為30.56%、標準普爾500指數的TSR為20.23%。由此可見,若包括股息再投資,恒指的跌幅略為改善,由沒有股息再投資時下跌37%轉為下跌22.9%。
此外,股息再投資此因素在股份中更加明顯,以恒指成份股中的3隻銀行股──滙豐(005)、恒生(011)及東亞(023)為例,單以股價升跌計算,據Bloomberg的資料顯示,期內滙豐升19.1%,恒生跌25%,東亞則跌52%。據好友羅國森計算,單以股價升跌計算,滙豐乃33隻成份股中,期內升幅最大的。

揸恒生6年蝕25%
另方面,包括股息再投資此因素,雖仍不可扭轉東亞下挫的情況,它期內的TSR仍下挫41%,但恒生卻明顯改善了,單以股價升跌計,恒生跌25%,但包括股息再投資後,恒生的總回報為9%。換句話說,若閣下在過去6年長線持有恒生,但把每年股息花掉,則至今仍虧本25%。另方面,若把收到的股息再投資於恒生,即揀選以股代息,則在6年後的今日,仍有9%的進帳。
老實講,未寫本文前,筆者沒有想到長線持有恒生,回報竟這麼不濟,若沒有股息幫助,6年下來竟要虧損25%,即使包括股息,這6年亦僅得這9%回報,平均每年只有1.45%,倒不如把資金在恒生做定期存款。
於是翻查資料,察覺在97年回歸時,剛巧是恒生的歷史高位,在97年6月底其收市價為110.5元,97年7月更一度高達118元。
由此可見,即使是恒生銀行,這間被公認有優良管理的本地銀行,若閣下在高位追捧,則「坐艇」6年可能仍未到家鄉。故此,如「優質股有買貴、冇買錯」之類的理論,真是害人不淺!
至於滙豐在這6年,包括股息再投資的TSR為47.5%。稍後再談公用股在這6年的表現。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