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多年的經濟衰退,香港出現了兩種極端的心態,一是自高自大的大香港主義,這種心態是鴕鳥心態,天天還在空談香港有甚麼、甚麼優勝之處,可是,卻無法解釋,無法想出方法解決港商不斷北移的問題。另一種心態是可憐蟲心態,不設法自己努力,只一心一意地等待「北水南調」,希望中央救濟香港,但是,他們不明白,全世界沒有一個中央政府是會犧牲自己更廣大的地方的利益來支持一個小地方的利益。
回歸至今,中央對香港的經濟政策,的確有很大的改動,這些改動,基本上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利用香港的優勝之處,加以扶持,另一方面也利用香港的優勝之處,來協助、改善內地居民的水平、生活條件。
以開放旅遊為例,許多人只看到內地旅客來香港,會為香港旅遊業帶來生意,實際上,開放旅遊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安排。現在珠三角的居民可以自由地來港旅遊15天,明年整個廣東省的居民都可以這麼做,我相信再遲一年,上海、廈門、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居民都可以自由地來香港旅遊15天。
為甚麼只選珠三角,只選廣東省,因為這些地方比較富裕,來了之後變成黑市勞工的機會也比較小。
這些人來香港,只是旅遊這麼簡單?當然不是,今日,每一個香港商人都是以「旅遊」身份到全世界各地談生意,全世界的國家,護照只有兩種,一是普通護照,二是外交護照,只有中國才有甚麼「商務護照」、「公幹護照」這麼複雜的系統。
開放旅遊,就等於開放珠三角的民企進入香港,這肯定是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安排。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