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樹碑思維致洪災連年 - 張華

解讀中國:樹碑思維致洪災連年 - 張華

年復一年,踏入六月之後,中華大地總被洪災蹂躪,數十萬同胞遭逢痛失家園、痛失至親的厄運,而解放軍也例必大舉出動,在堤壩的決口上築起「血肉長城」。在即將送人上太空的今天,中國還要用如此原始手法抗洪,實在不可思議。

以往的抗洪部隊,大多從各大軍區緊急抽調組成,不是赤手空拳,就是只帶一把鐵揪和一隻竹簍。如遇決堤或大壩險情,抗洪官兵只能一個一個的跳到水裡,用血肉之軀與洪水對抗。這種抗洪方法,不但極度危險,虛耗的人力極多,效率卻低得很。

組專業應急部隊

今年的情況總算有了一點改善,解放軍總參謀部前年撥專款,從工程兵和舟橋部隊中抽調合組一支專門的「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擔任長江、黃河、淮河等七大河流的防洪應急工作。這支特殊的「應急部隊」,每年汛期前一個月開始訓練,從甚麼是管湧、甚麼是漏洞等最基本的抗洪知識學起,並裝配衞星定位系統、膨脹截流袋等先進器材。

這是中國抗洪專業化的第一步,也是觀念上的大躍進。換言之,北京開始意識到傳統抗洪方式的局限,對抗洪官兵太不人道,轉而投資在器材上,減少救援人員損失。但是,若官僚不改變其治水的思維,再專業的抗洪部隊,再先進的器材也是徒然。

由於無休止的開發,中華大地的大江大河,再無法承擔正常江河的疏導江水功能。更甚者,中共無論治民,還是治水,防堵、高壓都是慣用伎倆。近年,領導人動輒借大自然來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浮誇作風,從圍湖造田、三峽工程,到南水北調,都在摧殘江河湖泊。因此,大壩築得一年比一年高,洪災卻一年比一年厲害,人命和經濟損失也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是中共傳統思維引起的怪圈,怎樣走出去,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