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4338)宣布停發認股權證予員工,改為發放股票之決定,意味科技股高潮已成過去,科技公司將如其他傳統企業一樣,回復到正當盈利增長階段,以快速或幾何級數上升之局面(無論是實際需求或利用噱頭製造盈利)已不復再,新興行業發展到某階段都會漸趨成熟,一如產品周期,微軟此舉應值得其他被視為成熟的科技公司如英特爾和戴爾等仿效。既然高增長期已是peak-out,期望股票如坐火箭般上升已是幻想,給予員工認股權已是不切實際,要激勵員工,倒不如發放現金花紅或股票更有吸引力,只要齊齊努力工作,公司賺錢便有回饋,毋須理會股價如何上落,可以減少舞弊之餘,上下員工之士氣和工作情緒也會好些者也。
此外,認股權證在會計帳目中,是否應被列入作開支(成本)項目計算雖然仍有爭議,但在美國已廣泛被接納,不少大企業已率先將認股權證列入開支部份,因為假如股價上升,員工要運用其認股權之時,公司便要動用現金來履行其承諾,這部份支出若未有反映在帳目上,盈利和股價上升豈不是不符實際?那麼小股東豈不是有受騙之嫌?過去有部份貪婪之大企業高層便是利用這個漏洞,有意無意地虛報盈利,推高股價,運用認股權自肥,這種損害股東利益之做法,根本早便應被取締,若不是安然、世界通訊等公司帳目被揭發有問題,又怎會出現這個備受爭議的題目。
微軟將認股權改為發放與公司盈利掛鈎,在某時段(5年)內不能賣出之股票予員工,乃是踏實之做法,不過最聰明的還是最近美國國會立法通過降低股息稅,董事局若同意大幅提高股息,你話誰人最受惠?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