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親子」的話題又多了起來。
「親子」是個時髦的名詞,說穿了,還不就是父母與兒女的關係。自有人類倫理,人類就一直做着這一回事,父母慈,子女孝,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便是今天所謂的「親子」追求的最終目的。
如今一講「親子」,就好像一件要學習的大事,似乎那是一個專門的科目,因此也有了相關的「專家」。「專家」還開班講課,煞有介事,當然收費。去花錢聽課的,十之八九,還都是讀書識字的中產階級。
每見於此,就覺得好笑。老實說,做了幾十年人,該明的道理早該明了;要是不明,教也不明。你說那些煞有介事教人「親子」的專家,還能說出甚麼可以令人「恍然大悟」的理論?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好壞與否,但憑「有心」和「無心」,有心者,自會投入時間與心思,自會找到溝通的辦法。無心者,再花錢去聽「專家」的口水,也沒有用。
只要你肯花時間在孩子身上,用心瞭解他們的喜好和思想,融入他們的生活,明白他們的語言,父母兒女之間如朋友相待,那就既親子,子也親你。
如果你平時只顧自己,不理孩子,上了兩堂課,聽了幾句「專家」之言,回家心血來潮就想跟孩子親一親,結果,只會嚇着孩子。
這件事,不用人教,有心的就是專家。世上成功父母,有幾個是專家教出來的?要靠專家之言才會教孩子,那不是專家靈,而是自己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