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當前政局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是中央對香港形勢的看法,尤其是對廿三條立法及董政權的看法。儘管我們認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香港人不應事事探尋中央的意向,但客觀現實是:如果不是中央欽定,董就不可能連任,而港府所有不得人心的施政,其來源都在於董。現在要董下台,當然有賴於香港人發揮真正的主人翁精神,再次大規模上街表達我們的意願,但從政治機制來看,若董戀棧不退,那是可以拖相當時日的,而倘若中央撤回對董的支持,那他就非下台不可了。
就以廿三條立法來說,若不是田北俊到北京摸底,我們會認為在《基本法》廿三條的內容之外加上取締內地非法組織在港分支機構的條文,是中央的意思;而必須如期在七月九日立法也是中央的意思。事實上,葉劉淑儀就暗示過這是中央的時間表。因此,摸清楚中央的意向,與要尋求中央干預,是兩回事。前者是在董伯全權操控、一手遮天之下,不得已的做法。絕大部份市民對田北俊的行動肯定是支持的。
七月五日董提出「三項修訂,如期立法」之後,中央即開動所有機器予以支持,包括由人大法工委發表聲明,新華社對港區人大、政協的訪問,再發動親中團體、中方喉舌的表態。《文匯報》七月六日的社評就說,「延遲立法不僅無益,反而有害」。但過了兩天,董又宣布延期立法,於是中央不得不再發動所有機器跟着轉態。董抓不住形勢,也使中央抓不住形勢,以致在兩三天內有這樣的一百八十度改變。
根據中共的傳統作風,要轉態是不會「說變就變」的,尤其是在自稱「內政」的事務上,至少會堅持一陣。這次隨着董而一再轉態,也夠窩囊了。但這也正正說明中央在廿三條立法的問題上,大約真的是如田北俊所傳達的訊息,一是「立法是香港人的事」,二是「立法沒有時間表」。由此可見,立法條文的苛刻,對香港人的自由、人權的踐踏,很可能是董與保安局為迎合中央而做的設計,未必是中央的原意。至於七月九日的時間表,則是應民建聯的要求,為年底及明年的選舉而定下的立法「死線」。
事實上,大部份香港人不反對就廿三條立法。大律師公會早在保安局於去年提出諮詢文件之前,就對於如何在現有法律中體現廿三條,而應作的修訂,提出過建議。市民反對的是保安局所訂某些條文,更不滿的是不聽專業團體、法律專家意見的諮詢過程,以及「霸王硬上弓」式的立法時間表。
根據民調,香港人對中央在香港貫徹「一國兩制」的信心,一直在增加中,對中央領導人,尤其是新一屆領導人的印象也不錯。香港人反對的是董建華,包括他的施政與行事方式,用人手段。經濟再差,香港人也可以咬牙度過,唯獨對這樣糟糕的領導人,實在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