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新加坡上季經濟跌幅為有紀錄以來最嚴重,下滑幅度較市場預期為劣,主要受伊拉克戰爭以及非典型肺炎等不利因素拖累。面對經濟形勢日益嚴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透過調低坡元交易波幅目標價以放寬貨幣政策,藉此刺激該國經濟增長。
新加坡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季下跌11.8%,是該國於70年代開始編製經季節性調整的季度GDP數字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季。與去年同季相比,新加坡上季GDP跌4.3%,是5季以來首季倒退,跌幅亦遠高於市場預期。
市場原先預測新加坡上季GDP按季跌3.6%,按年跌2.3%。以行業計,該國上季製造業生產按年跌7.5%,佔GDP三分二的服務業活動跌3%,已下滑7年的建築業活動顯著跌10.9%。
非典型肺炎上季肆虐亞洲,令新加坡4月及5月份的入境旅客數目減少三分二,工廠無法接待海外買家,新加坡航空公司被迫裁員414人,酒店入住率下降。此外,伊拉克戰爭期間亦打擊新加坡製造業。
就算在非典型肺炎發生之前,新加坡經濟亦不見得強勁,該國今年首季經修訂後的GDP按季增長1.2%,按年升1.6%。
當局表示,相信新加坡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可「溫和復甦」,並維持全年經濟增長0.5%至2.5%的官方目標不變。但分析員認為,新加坡的出口增長缺乏動力,而整體經濟正處於通縮邊緣,目前仍面對嚴峻的逆境。
新加坡金管局昨天發表貨幣政策檢討聲明,表示當局已把新加坡元滙率交易波幅的中間目標價調低至較低水平,此舉等於變相讓坡元貶值以刺激經濟增長。
新加坡一向以滙率而非利率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金管局會因應貨幣形勢,規限坡元兌一籃子外幣滙價的貿易加權交易波幅,而波幅的上下限則不予披露。
經濟分析員估計,金管局可能已把坡元滙率推低約1.4%至2%,而此舉有利該國以出口為動力的經濟增長。星展銀行估計,坡元兌每美元在第3季的滙價波幅應在1.73至1.78之間。
滙率目前是亞洲十分敏感的經濟議題,區內部份國家的央行正積極干預滙市,以阻遏本國貨幣上揚,維持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