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鋼鍇
小一派位委員會將派位網的數目減少,由原來的五十五個改為四十五個,主要的考慮是照顧家長的選擇,因部份學校網只得數所學校,對該校網的家長不公平。委員會的決定方向是正確的,將範圍劃得太小,事實上是剝削了家長的權利,家長被迫在無甚選擇情況下作出選擇。
學校對此的反應分兩極:一類是擔心校網範圍擴大後收不到學生,另一類則認為有助開拓學生來源。擔心收不到學生的是網內的弱勢學校,強勢學校相反地有更多學生可供選擇。弱勢學校的憂慮並非多餘,家長不會把它們作為首選,再加上學生人數愈來愈少,學校隨時有結束危險。強勢的學校較受家長歡迎,校網擴大了,學校選擇學生機會亦較大。
筆者認同委員會方向正確,卻嫌做得不徹底,從五十五個網縮小為四十五個作用不大,改進是輕微的。也許委員會顧忌弱勢學校因此被迫結束,影響教師前途,其實收不到學生,結束是遲早的事,迫家長作無可奈何的選擇也是不公平的事。
筆者有一提議,取消依地區派位,不設限制,讓家長自行選擇,這必為家長所歡迎。也許有人擔心學生因此舟車勞頓,然而這顧慮應由家長自行判斷;家長有選任何地區的學校自由,政府毋須為他們籌謀。擺在眼前的事實,名校密集區如九龍塘,充滿作虛弄假的勾當:借親友地址、短期租約、透過地產經紀租用信箱、假水、電費單據,政府與學校根本無法防止,分區派位意義何在?與其讓這些不公平的現象存在,何不全部開放?政府去年開始,容許跨網選校有三個選擇,餘下的三十個選擇仍是依地區填寫。結果正如上文所述,有些地區只得三數間學校可供選擇,又何能謂之公平!依筆者之意,反其道而行,家長不分地區任填三十間,跟住所地區填三間。這個安排讓家長有絕對的選校自由,毋須旁門左道騙取學位;跟住所地區所填的三間是保險措施,萬一三十間都落空了,這三間仍可提供學位。
今日交通發達,各地區的距離已大為縮短,政府何必強作解人,把簡單化為複雜?就讓家長自行決定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