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海外機構選為全球最自由營商城市之外,其實香港仍然存在很多優勢,只是因為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以及民怨日深的關係,這些優勢被人忽略而已。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當然令人關注。香港股市除了是亞洲區第二大之外(日本市場為區內第一大市場),最近衍生認股證市場亦躍升為世界第一。
港交所及個別衍生認股證發行商都發表了報告,以2003年首數個月的成交量計算,香港衍生認股證市場由之前的世界第三、四位,一躍升為世界第一。不要以為美國及英國的金融市場十分先進,實質英美兩國的衍生認股證市場三甲不入,發展遠較其他地方落後。
香港認股證市場之所以有這樣快的發展,其中一個原因是在2002年實施了認股證市場改善措施,放寬了發行認股證的規定。以往發行認股證的方式與新股上市的情況差不多,要把所有可發行的認股證在市場上全數銷售(第一市場)才能在交易所上市。這令到發行認股證的彈性降低。因為由認股證由發行至上市,會相隔一段時間。其間只要市場大幅波動,認股證價格便會大升大跌,增加了投資者所面對的風險。
在改例之後,發行商不用在第一市場把可發行的認股證全數銷售。新規定容許在上市之後,讓市場人士按市況來決定買賣數量。這種由市場主導供求的方法,令到認股證市場得到急速的發展。如果用市值計算,一些還沒有在市場發售的認股證市值也計算在內的話,香港認股證市場即使世界第一,也有取巧之嫌。但現在的排名是按平均認股證成交金額,貨真價實,所以是絕對令港人驕傲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