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服務業北上中港雙贏

曾淵滄專欄:服務業北上中港雙贏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商貿關係條例是只有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失利的,CEPA也是如此。CEPA可分兩個主要內容,一是允許數千種香港製造的商品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二是允許香港服務業自由地進入內地廣大的市場。
我們談過製造業的情況,現在來談服務業,CEPA在服務業的安排對香港與內地而言,是互惠互利的。
長期以來,中國歡迎全世界的製造業搬到中國去,因為製造業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部份是外銷的,為中國賺取外滙,內銷的部份,也有助壓抑中國的通脹及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物質享受。鄧小平南巡之前,外資工廠還沒大量進入中國之前,中國的領導人常常為了物價擔心,商品缺乏,價格高昂,不得不進行價格管制,結果所有的商品都有黑市買賣存在。
高幹子弟利用特權倒賣,成了民怨的焦點,當年的六四事件,其中一個口號就是「打倒倒爺」。現在,外資工廠大量在中國出現後,「倒爺」不見了,物價下降了,人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今日中國不但沒有通脹,還開始面對通縮的壓力,這是中國開放製造業市場所帶來的好處。
但是,至今為止,中國政府對外資服務業依然卡得很緊,原因是:外資製造業可替中國賺外滙,但外資服務業則是在賺中國人的錢,所以不開放。但是,不開放的結果,是中國服務水平長期落後於國際水平,現在中國已經加入WTO,再過數年,就得全面向全世界開放其服務業,那時候,中國現有的服務是不是能頂得住外來的衝擊?如果能在全球服務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先讓也是中國領土一部份的香港服務業進來,就可以提高、改造中國的服務業。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