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大陸投資的外商如雨後春筍,某程度上的外滙流入,並非透過貿易,而是外商的直接投資。因此,外界若因中國外貿順差高企而迫中國政府將人民幣升值,似乎有點牽強。
上月美國財長公開表示,目前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他希望中國政府放棄人民幣跟美元掛鈎的政策。
基本上,人民幣與美元掛鈎,跟港元與美元掛鈎是不能相提並論。後者明顯是聯繫滙率制度,但前者並不是官方訂下來的制度,主要原因是近十年來,人民幣兌美元長期處於一個窄幅波動的水平(約1美元兌8.3人民幣),因而令外界有了人民幣跟美元掛鈎的感覺。國際上有關人民幣升值的言論,早已流傳,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沒有將之認真執行。究竟國際經濟學者及各國政府為何這麼重視人民幣的升值呢?
各國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認為人民幣過份被低估。雖然美國不時重申強美元政策,但事實上,弱美元仍是短期的趨勢。目前美元兌人民幣仍處於1兌8.28至8.3的水平,人民幣理論上是有升勢壓力,但現在人民幣兌美元的滙率卻維持平穩,因而令中國在對外貿易上取得競爭優勢。實際上,中國在貿易上連年錄得順差,而人民銀行的外滙儲備已達至160億美元,預期年底前仍會有不俗的增幅,這也難怪他國會「眼紅」。
另外,目前不少國家的生產工序都搬到中國大陸,若人民幣長期被低估,生產商的生產成本無疑是降低,但卻引伸出另一問題,更是中國進一步輸出通縮。在全球均希望盡快打擊通縮的大前提下,要求人民幣升值,並非沒有道理。
但人民幣要升值多少,始可以滿足各國的要求呢?各界人士皆有不同意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內人民幣升值的情況將不會出現,原因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於上月底出席國際結算銀行會議時,已明確表示暫不會重新評估人民幣的價值。他認為目前中國正採取適當措施去降低貿易順差,暫不需要以滙率手段去平衡貿易流動的變化。
事實上,中國暫時不容許人民幣升值,是可以理解的。第一、究竟中國外滙儲備急升,是否真的因為貿易順差所致?基本上,目前日本貿易順差達1130億美元,遠較中國的350億美元為高,因此人民幣被低估,不足以解釋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強。根據《金融時報》引述中方官員言論,中國外滙儲備之所以激增,主因是國內企業預期人民幣有重新估值的可能,才暫時把外面資金調回國內,靜觀其變。與出口競爭力強無關。
此外,近年在大陸投資的外商如雨後春筍,某程度上的外滙流入,並非透過貿易,而是外商的直接投資。因此,外界若因中國外貿順差高企而迫中國政府將人民幣升值,似乎有點牽強。
由此可見,即使外界不斷施加壓力,短期內人民幣應該仍可保持平穩。至於可見的將來,我相信中國政府極其量只會將浮動滙率的波動區擴大,以紓緩來自外界的壓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