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黃昏,群眾集會開始之前,董建華罕有地先知先覺,在政府總部門前先行向記者發表講話。我忍不住為他歎息,也為香港歎息。
他說:「今日,我們知道仍然有些團體到立法會集會……我們會以開放的態度認真聽取市民的不滿和訴求。」
領導人在群眾集會之前,已先走出來公開回應市民訴求,做得再正確沒有。但典型董建華作風是:他永遠不會在最適合的時間,做最適合的事。他只會在時機過去,然後做一件上一階段被認為應該做的事。
於是,他做了一件「好事」,不單止得不到掌聲,而且還有噓聲。
逾五十萬人遊行,他講了三日早晨才開金口回應,受到猛烈批評;於是,他以為今次學乖,集會之前已經站出來講幾句,但市民已經比他又走前一步。今時今日,民情要求的是實實在在見得到的行動,而不單單是空口說一句「我在聽你的意見」;是做,而不是講。請問,你幾時才行動呢?
為甚麼質素高的香港人不可以有質素高的領導?我實在好想做一個堅決擁護特區政府的市民,只要我們有一個值得支持的行政長官。我實在好想讚特區政府,只要政府做了值得讚的事。小市民卑微的願望,是希望嘗到英明領導的滋味。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