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市是最難捉摸的,因為只要政治環境有些微改變,股市可以大升或者大跌。但是股市的升跌是股民用金錢來投票,而理性的股民絕不會願意把自己的財富胡亂投資。
早前有報道認為,港股因23條立法的問題,導致落後外圍股市600多點。雖然這些估計未必準確,但當政府宣布押後23條立法後,投資者確實真金白銀投了股市一票,令本港股市在短短兩日內升了300多點,恒指再次挑戰10000點水平。
股市還有沒有上升空間?現時很難估計。但肯定是強積金之中,投資港股的基金,回報會有不俗表現。強積金實施了兩年多的時間,筆者所接觸的朋友對強積金的最大感慨是投放在股市的強積金,大部份都錄得虧損。但他們往往面對兩難的局面,就是風險與回報的問題。
如果要保本,大可把供款投放在保本基金之中。但顧名思義,保本基金的作用真的只是保本,投資回報方面,未必能如供款人所願。根據基金公會六月份的強積金表現數據顯示,保本基金的三個月及一年表現,平均回報不足1%,正好顯示保本基金只能達到保本作用。
通常在選擇哪隻強積金基金之前,一般建議是,如果尚有多年退休,那麼便買股票比重較高的基金;如果很快便退休,便應買入債券、保本或貨幣基金,因為這類基金風險較小,保障本金的能力較大。碰巧實施強積金期間,股市都是下挫的,令到選擇股票基金的供款人,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錯誤。其實選擇了股票基金的供款人,在股市不明朗之時,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可以轉換基金,把資金暫時停泊在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之中。這樣做便可暫時保本,在股市回升之時才再入市。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