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經過幾年的重組後,質素已有明顯的改善,加上國內經濟發展步伐急速,不少H股亦可因而受惠,盈利持續保持理想增長,對比起一些藍籌股,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漸漸再成為市場的焦點。
在1993年7月,青島啤酒(168)來港上市,正式為H股在港上市掀起了序幕。而到了今天,H股在港上市已十周年,數目亦增加至81家,集資金額達1479億元,連同配股等集資活動,總集資金額更達1520億元。其實H股是香港(HongKong)的簡稱,而很多時投資者都會將H股和國企股畫上等號,但隨着01年12月首家民企浙江玻璃(739)以H股形式上市後,H股便再不能和國企股畫上等號。
要數國企股最興盛的年代,除了93年當國企股剛剛登陸,各人一窩蜂追捧國企,令該指數升上歷史高位外,97年市場炒回歸概念,亦曾令國企指數在當時創出4年新高。相信不少投資者至今亦歷歷在目,此亦為國企股第二個黃金年代。
由於九七年在港上市的H股已有一定數目,故投資者對H股的熱衷程度,其實比九三年猶有過之。由於當時不少人認為當香港回歸中國的懷抱後,中資股將會不斷透過注資行動而壯大自己的市值,以增加在港股的比重及地位,故H股當時亦被市場視為「不跌股系」。不過,股票市場中又哪有長升不跌的股票?還記得當年八月尾時,我曾建議投資者是時候「收手」了,但忠言逆耳,我還被投資者責怪,指我令他們失去賺大錢機會。雖然中資股在九月中後便急速下滑,最終證明我的看法無誤,但小投資者的財富亦同樣一落千丈,這的確令我感到十分不安。
當然,這一切均已成為歷史,而H股經過過去幾年的低迷時期後,在近年再次成為基金愛股,而我在去年開始,亦不斷在此建議投資者重新留意H股,再次重投H股懷抱。主要是因為H股經過幾年的重組後,質素已有明顯的改善,加上國內經濟發展步伐急速,不少H股亦可因而受惠,盈利持續保持理想增長,對比起一些藍籌股,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漸漸再成為市場的焦點。無可否認的是,投資H股亦有一定的風險,其中國內的政策經常改變,最值得投資者警惕。不過,由於不少H股已非只空談概念,股價均有一定的盈利所支持,故投資者只要揀選優質的H股,投資的風險其實已比往時少了很多。
縱使H股不斷成長,但至今仍未有一隻H股能晉身成為恒指成份股,這確使不少投資者感到疑惑。其實,不少H股無論市值及成交的活躍程度,均比不少藍籌股為優勝,其中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便是最佳的例子,故投資者一直希望恒指服務公司能放寬H股的限制,容許H股加入成為藍籌股,以改善個別股份在恒指中獨大的情況,亦可減低恒指的波動性。這個論點,記得在股神畢菲特增持中石油時我亦曾提出,但奈何至今在藍籌股中仍未能找到H股的蹤影。或許要看見H股成為藍籌股,有待進入另一個新紀元才會實現。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