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美經濟復甦看三因素

基金講場:美經濟復甦看三因素

港美經濟不僅息息相關,港股更經常跟隨美股起伏,因此,掌握美國經濟復甦的方向與步伐,對投資港股和美股均有幫助。但美國經濟數據多如天上繁星,訊息又往往莫衷一是,令投資者摸不着頭腦,究竟哪些數據能透露玄機?

其實,美國很多經濟數據均只反映個別經濟環節的短期走勢,要全面判斷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勢,應從影響最深遠的基本因素入手。我們把它們歸納為三項:國民消費、企業投資和能源價格,並抽絲剝繭,就有關數據所顯示的「動力」和「阻力」作出分析。
美國國民消費仍然疲弱,是不爭的事實。儘管消費者信心在美伊戰爭結束後曾顯著反彈,但不久便再度回軟,這是因為失業率持續攀升。6月份失業率升至6.4%,創出1994年4月以來的新高;已經失業或擔心失業,是影響美國國民消費的基本原因。另一項阻力是薪金上升乏力,在第2季仍無改善,導致消費意欲下降。

減稅可刺激消費
利好因素方面,除了美國人根深柢固的消費習慣外,息率持續下滑,對消費應有幫助;而政府的減稅措施,會令美國人可供作消費的收入變相增加1.5%至3%。即使他們把節省的稅款撥作儲蓄,也不是壞事,這既可為長遠的消費提供動力,亦總比他們因擔心失業或減薪而節衣縮食好得多。
對短期消費最有幫助的是退稅措施,每個每年入息達10萬美元的家庭,凡有一名小孩可獲退稅400美元,而這些家庭可在7月底收到退稅支票。因此,部份分析家預期,美國消費在第三、四季應可顯著改善。
然而,影響消費的長線因素仍是就業和薪金。倘若消費回升的同時,失業率和薪金水平亦出現改善,消費便有希望持續轉強。
另一項可帶動美國經濟復甦的要素,是企業投資出現實質回升。在科技泡沫爆破前,很多美國企業均曾大幅增聘人手及增加資本投資。隨着市場需求急轉直下,美國企業出現生產力過剩的局面,迄今的生產力使用率仍處於歷史低水平。

惡性循環已形成
企業裁員瘦身及暫停作出資本投資,直接和間接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影響消費,而消費反過來又影響市場需求,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近年美國企業所增加的資本投資,主要集中於別無選擇的機械更換,並非市場實質需求上升所帶動的增長。
要改變這個情況,需要多項動力配合:生產力從過剩返回適中的水平、市場需求出現實質增長,以及企業開始競相增加人力資源等。投資者不僅需要注意有關數據,亦須注意各行業的實質動向,因為企業管理層經歷長期實戰,已培養了觸覺,每每在趨勢形成前,已察覺先兆並作出部署。

能源價格須留意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最近表示,非常關注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可能出現短缺,這反映了能源價格對美國經濟的重大影響。現時美國面對的是能源存貨下降,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基本性問題。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存貨,現處於自七十年代以來所僅見的低水平,因此,即使美伊戰爭已告一段落,油價並無急劇回落。
能源價格高企,會加重企業生產成本,導致企業進一步削減人力資源,令勞動市場更為疲弱,資本投資亦裹足不前。而日常基本消費,例如電力和汽車燃料漲價,會直接影響美國民生及消費意欲。現時美國政府正循多方面採取措施,包括加強現有煉油廠和天然氣生產設施的營運能力。假如能源價格持續回落,對美國經濟復甦將有利好作用。
短期而言,在減稅措施的帶動下,美國消費可望於第三季回升,對美股表現應有幫助。而從孳息的角度來看,現時美股亦較債券和現金項目吸引,這亦是美股近數月曾出現反彈的原因之一。美股能否出現長期升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復甦。倘若美國消費、企業投資和能源價格均出現實質改善,有可能顯示美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已轉強,投資者宜細心留意。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