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力量小勝一仗,但市民感到既高興,又可悲。快樂是因為政府終於押後23條立法,悲哀是看到政府只屈從於政治現實,而不是真誠聽取民意。曾在7.1上街的民間意見領袖和市民,呼籲大家不要鬆懈,仍要繼續理性、和平的爭取,直至人民得到最後的勝利。學者則呼籲,特首董建華應該學效已故台灣總統蔣經國晚年般,順應民意、開放政制。 記者:譚秀嫺、陸羽平
【本報訊】昨日上午不少市民都為押後立法而感到興奮,更有市民強調,前幾天都發噩夢,恐怕在政府強行就23條立法的情況下,七月九日會發生流血衝突,現在則可鬆一口氣。熱心參與7.1大遊行的郭家麒醫生說:「香港人唔可以咁就算,可能重有啲困難嘅日子,重要好長嘅爭取。」
身為醫療政策評議會會長的郭家麒表示,七月九日與十三日的集會,他都會出席,因為臨時擱置就23條立法,只是很短暫、很微小的勝利,「我唔覺得董建華係真心順從民意」,所以要繼續爭取。
他指出,就算大家不喜歡特首董建華,「唯一可以改變嘅係爭取直選特首,同立法會全面普選。」他又寄語港人,休想靠政府,也休想靠北京,因為北京不會主動回應港人的訴求,「香港人唯一可以靠嘅,就係香港人自己」。
7.1大遊行時堅定地走畢全程的藝人杜汶澤,不同意一些市民講「算啦,佢都讓步咯,得些好意需回手」。他堅持「啱嘅嘢永遠都係啱,錯嘅嘢永遠都係錯嘅,冇理由錯少啲就變咗啱」。他強調,現在可體驗到人民的力量,但仍未可以稱為「勝利」,市民不應放鬆,而應運用押後立法的時間,繼續理性、和平的爭取,直至法案真正解釋得一清二楚,並得到足夠的市民認同,才進行立法。
同樣是7.1大遊行一分子的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的七歲兒子建東,昨日知道政府押後立法,感到十分開心,「可以幫到(市民)手,幫到大家爭取民主自由」。比較早熟的他說,從這件事學習到,當政府有不對時應該出聲,「有啲唔啱嘅嘢唔可以袖手旁觀,如果企喺度就咁俾人打,人哋係唔會幫你嘅!」佘慶雲指出,這件事是人民力量的成功,「令自由黨都識驚」,7.1後相信大家都開始看重自己的一票,「事件顯示群眾嘅力量可以改變現狀。」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今次市民有「少少覺得佢哋嘅力量已討回少少公道,冇咁多怨憤」,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動亂;但市民的不滿,不獨是對23條立法的內容,也包括對政府的行事作風和小圈子文化,所以特首應該真誠反省其行事作風。
他又稱,社會現正醞釀的兩股力量,一是要求董建華下台,一是要求民主改革;若董建華不下台,便應效法已故台灣總統蔣經國晚年,順應社會的強烈訴求,開放政制,才可由輸家變為贏家。蔣經國現獲視為對台灣最有貢獻的人物。
此外,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昨日在香港電台《千禧年代》透露,在7.1大遊行期間進行的調查,訪問了遊行人士對公民抗命的看法,發現多達三成人同意採用公民抗命方式,即是明知法例上不容許但仍會去做,顯示市民已忍無可忍,如政府低估民憤,將引起更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