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無疑是這次歷史事件的關鍵人物,過去三天連出兩招,都極之高明,要非有高人在背後指點,相信他亦不可能玩得如此乾淨利落。而且,田北俊所行的每步棋,幾乎都把自己及自由黨其他成員的身家、前途押上去。特別是明知北京開腔挺董後,還敢於辭職明志,如此「錫身」,何解要作這樣的豪賭呢?
田北俊上京所見的港澳辦主任廖暉及中共中央統戰部長劉延東,分別是國務院和中共中央這兩個不同系統的港澳事務負責人。廖暉上屆已擔任港澳辦主任,今屆連任;劉延東則於八十年代在共青團中央協助胡錦濤工作,被視為胡的嫡系。田北俊見過兩人後,翌日回港即召開記者會,稱中央沒有立法時間表,並公開要求政府押後立法。田顯然已獲北京之重要訊息。
但董建華翌日宣布,修訂三大具爭議性的條文後,將如期於七月九提交立法會審議。而且,官方新華社同日即訪問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支持特區政府的決定,並報道了霍英東、曾憲梓等人的「如期立法」挺董言論,《文匯報》前天亦發表挺董社論。顯然,中央已定調支持董建華如期立法的決定。但是,北京挺董是「口惠而實不至」,放任反董、倒董的人不斷在暗中活動,實在異乎尋常。
不少人因而認為,或許田北俊誤會了中央的意思,才說出「中央沒有立法時間表」這番話。但是,田北俊若非接收到中央的清晰信息,不可能如此高調要求押後立法。只要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田北俊站錯邊的後果非常可怕。而且,他斷不可能「一錯再錯」,在未得到北京方面的暗示或支持下,自行宣布辭任行政會議成員。此舉無異於與董建華決裂。
出現這種弔詭局面,較合理的解釋就是:中央內部在處理五十萬人上街一事上亦有不同意見。換言之,田北俊北上時接收的訊息,確是當時的中央態度,或至少是某位重要領導人支持的立場。持此立場的領導人用意很明顯,就是為了照顧香港的民意,必要時不惜犧牲董的威信。
可是,田北俊返港後,中央的態度突然作了一百八十度改變,由「沒有立法時間表」轉為「支持董建華如期立法」。董建華得悉中央的新態度後,自然不理會田北俊押後立法的要求,不惜逆民意、鑄大錯而一意孤行,種下今天的惡果。
更出人意表的是,中央明確表態挺董後,田北俊竟還自行辭職,徹底「摧毀」董建華之餘,亦陷北京於「不義」。這是田的作風嗎?非也。相反,田自己心知肚明,他背叛董建華而令23條無法如期立法,若北京追究起來,這可是「死罪」,降諸他及自由黨人身上,他們是不可能承受的。
田北俊敢逆北京之意,顯然有絕對把握不會受到北京嚴懲,才敢在即將倒地的駱駝上,放上最後一根稻草。是田得到北京高人的支持呢?還是北京根本不是全心全意的挺董,並讓田北俊摸清這個底牌呢?筆者不敢妄下結論,可以肯定的是,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