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二十六日筆者在本欄指出,董建華邀請田北俊及曾鈺成入行政會議是敗筆,兩個黨魁有共識,董伯只有聽命,意見相反呢?就會出現今天的局面,筆者去年說:「明白這一危機,董伯請走田北俊與曾鈺成於行會之外,是刻不容緩的事了。」這個道理,恐怕到今天董伯還不明白。
田北俊請辭,可說是重創了董伯的管治權威,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七一人民力量的顯示,令到香港的政治格局進入了新紀元。但以為民主力量已經變天,已經起了直接民權的作用,則是高興得太早。
政治事件的背後,總是充滿了利益與權術。田北俊並不崇尚民主(否則早效飛哥參與直選);亦不了解基層,不同情小市民的困頓,在經濟政策上相當保守,這方面與董伯同聲同氣,比民建聯更加不如。商人心態,是財大氣粗,誰有錢誰話事,他心中看不起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民建聯中人,一年來兩黨明爭暗鬥,年初李鵬飛參選人大,民建聯從中作梗,雙方積怨甚深。
行政會議成員,並無實權,不似各局長可以各據山頭,做騷表現。去年田少公開指責各新上任局長不應自顧自出風頭,決而不議,入行會卻無話事權,田少自然不甘心,他加入行會對自己對自由黨都是賠本生意,今天提早棄船,只是見到大勢所趨,趁着時機,與董政府劃清界線,謀自己的後路而已。
不要忘記,田北俊一星期前還呼籲港人不要上街,今天還支持二十三條立法。在民主、自由、人權與社會改革方面,筆者不會對自由黨有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