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特首終於聽到50萬人的聲音,恒指昨日急升,可喜可賀!
最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簽署之後,許多人對香港的中型銀行股都很有興趣,分析員的焦點是:CEPA大大降低了香港的銀行進入內地的條件,很快地,這些銀行就可以進入中國廣大的市場。
但是,中國的市場的確太大了,如果不是資金雄厚的企業,都不可能在全中國打開局面,當年八佰伴在中國全軍覆沒就是好例子。你只要到美國走一走,就可以明白甚麼是大市場,花旗銀行是世界最大的銀行了,可是,美國許許多多的地方,根本就找不到花旗銀行,美國大部份的地方,只有幾家「當地銀行」,花旗銀行也無法覆蓋整個美國的市場,香港的中型銀行又如何佔領中國廣大的市場?因此,如果你聽到某個中型銀行的大班在談如何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時,趕快賣掉他們的股票。
我認為,放寬香港銀行進入內地市場的主要目的與好處只有一個:加快這些銀行被外資及中資銀行併購的機會。
中國已經加入WTO,再過幾年,中國就必須向全世界開放其銀行業,至今為止,中國銀行業的管理水平仍然遠遠地落後於國際水平,中國政府已經很擔心,一旦全面開放,中資銀行會不會經不起衝擊?怎麼辦?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讓中資銀行通過收購香港中型銀行來引入香港的銀行專才,改造自己的管理水平,然後再以香港的這家中型銀行回流內地市場,與外資銀行一比高低。
在還沒有降低要求之前,香港只有國際性的巨無霸銀行如滙豐(005)之類的銀行才有資格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中資銀行是沒有能力收購滙豐的,但中資銀行是有能力收購香港的中型銀行。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