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利地產(220)5月提出的私有化計劃,至今仍未落實,小股東感到不耐煩。本報獲悉,關鍵在於晉利所提方案中有玄妙之處,就是晉利控權股東李氏家族,在此之前以每股9元提出全面收購,晉利本身其後同時提出以協議安排方式的私有化方案,私有化作價達每股15元,遠高於全面收購價,在私有化建議公布前,接納了全購建議的小股東即時蒙受損失,揭示現行監管架構似有漏洞。
晉利大股東李維鼎家族與小股東的爭拗,歷時近10年。小股東早年懷疑大股東實際持股量逾75%,又刻意低估資產,要求政府調查。最後財政司司長委派的調查員確認,晉利大股東持股量實為89.14%。晉利最後提出私有化計劃,希望解決這場紛爭。
晉利大股東李維鼎兒子李維義持有的SmartExtra,今年4月增持晉利股權至89.15%,按例須提出全面收購。SmartExtra5月發出通告,表示以每股9元提出全面收購,通告表明原希望藉此收購餘下獨立股東股權(即9.77%),以達致強制性收購,最終將公司私有化,但反應欠佳。
及至5月,李維義與16名獨立股東達成共識,約佔5.71%股權,同意以每股15元作為收購條件,因此李維義要求晉利以協議安排方式,向股東提出私有化計劃。這條路相對較易走,因為協議安排方式只須獨立股東的75%股權贊成,以及不超過獨立股東10%股權反對,就可成功私有化,而且收購是由公司出資,大股東不用付出分毫;但強制收購須獲獨立股東的90%股權支持,且須由大股東付鈔。
不過,自5月晉利公布私有化計劃,迄今尚未落實,晉利主席司徒澤樺(圖)上周表示,需要等待證監會澄清有關問題。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據了解,問題的關鍵,是SmartExtra提出的全購依然有效,其中個別不了解情況的小股東,已接納9元的收購價而交出股份,約有300股,但另方面大股東與其他小股東達成協議,以較高價錢提出收購,這對已交出股份的小股東不公平。
若晉利個案成功,日後其他上市公司可能效法,先以低價作出全面收購,收集一定數量股份後,再與持股較多的小股東談判,以增加私有化成功機會。去年底恒發(097)提出私有化建議,雖獲不少散戶股東支持,但最後在基金股東反對下功敗垂成,若當日恒發大股東先向散戶提出較低價的全購,再以高價向基金股東達成私有化安排,便可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