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調查顯示 上街者學歷高<br>50萬人遊行九成反23條

兩大調查顯示 上街者學歷高
50萬人遊行九成反23條

學者向7.1大遊行人士進行的一項科學化調查顯示,遊行隊伍的共同訴求非常明確:一是反對23條,二是反對董建華;他們的立場堅定而熾烈,且多數具有高學歷、屬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事實再一次證明,是董建華政權受蒙蔽了,而非遊行人士被誤導。 記者:譚秀嫺

【本報訊】調查發現,約九成受訪的遊行人士表示,上街是為了「反對23條立法」,及因為對政府的總體表現「失望」和「忍無可忍」;其中逾八成人更是以「非常贊成」來表達其訴求,顯示他們的立場絕不含糊。同時,八成多人認為董建華應該下台,以及港人應該用「人民力量」的方式促使他下台。
調查由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主持。7.1大遊行當天,他們的研究隊於不同時間,在維園及遊行路線沿途抽查了一千一百多名十五歲以上的遊行人士,回應率高達八成七。

「市民已忍無可忍」
受訪者中,接近六成有大專以上的教育水平;四成屬於專業及半專業人士;家庭背景方面,自評為中產階級的也差不多有六成;年歲方面,八成八是介乎二十至五十歲之間。
中大教授陳韜文指出,這次調查有兩個幅度很特別,其一是其廣泛的普遍性,調查結果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上街的五十萬人,背後還包括了一些沒有上街的人士,各項都有逾八、九成意見是一面倒的。
其二是意見的強烈程度,「遊行唔係好玩嘅事,佢哋對腳已經代表咗意見嘅強烈程度。」而調查結果顯示「非常贊成」所佔的比例不尋常地大,正是這種強烈程度的表現;「好似市民所講,到咗『忍無可忍』嘅地步。」

遊行多是有識之士
陳韜文說,市民是很想守法的,但心情也是很堅定和熾烈,上街的很多是有識之士,若政府以為很容易打發他們,或低估其要求,將會引發後期的更大危機。
他解釋,政府應該推遲23條立法及作較大修改,或能令市民覺得政府聽到他們的聲音,以換取更多時間重建市民的信任;倘強行匆匆通過法例,只會令市民對政府更加疏離,引發另一個有關董班子去留的問題。
他又呼籲立法會議員要作長遠考慮,香港民意已為進一步民主化提供起動能量,議員「一時間跟政府走,長遠可能喪失民眾」。

政府認受性現危機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馬嶽表示,調查特別之處,在於顯示遊行人士過半數來自中產階層,他們上街未必純粹因為經濟問題;今次調查也反映出特區政府的認受性出現嚴重危機,政府將不容易找到支持者。
此外,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比較分析了7.1大遊行前後的調查,在港大民意網站撰文指,市民變得愈來愈反對立法;反對如期立法者跨越各階層,而近兩成支持立法者中,多是五、六十歲以上的男性,教育程度為小學或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