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國際形象 助對抗愛滋<br>布殊攜千億訪非

補國際形象 助對抗愛滋
布殊攜千億訪非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一啟程往非洲,翌日會抵達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展開五天訪問五國行程。他希望此行有助改善因伊拉克戰事而受損的美國形象,會向非洲國家領袖表明已建議在未來五年耗資一百五十億美元(約一千一百七十億港元),幫助非洲及加勒比海國家對抗愛滋病問題。

忙於應付伊拉克、中東及北韓問題的喬治布殊,突然決定進行上台兩年半以來的首次非洲訪問,出訪塞內加爾、南非、博茨瓦納、烏干達和尼日利亞五國,令人質疑其動機。

「展肌肉也展示她的心」
喬治布殊否認此行是突如其來的決定,強調其政府打從上台以來,已對非洲事務一直非常關注:「我認為在第一屆總統任期完結前訪問非洲很重要,這顯示我的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重視非洲。」
美國一意孤行攻打伊拉克,國際形象大受影響。他顯然是為展示美國除了動武,也有仁慈一面:「我們對非洲人的苦況深表關注,美國不會視而不見。我相信美國不但要向世界展示肌肉,也應展示她的心。」
數月前他向國會提出未來五年耗資一百五十億美元,對抗非洲及加勒比海國家的愛滋病問題,另花一億美元用於助非洲國家反恐。美國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對非洲的發展援助。不過,並非所有非洲國家都歡迎他到訪。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警告他不要藉訪問非洲對該國事務指手劃腳;南非約五百名反戰分子上周六抗議他將到訪。喬治布殊尚未決定是否派維和部隊到利比里亞,但美軍一支專家小組將赴當地評估情況。

突然出訪4大背後動機
對於喬治布殊訪非的動機,新華社上周六刊登一篇題為「布殊何以將目光轉向非洲」的分析文章,指他「不會僅僅是為了推動慈善事業」,背後原因包括:
‧美國在伊拉克打勝仗,卻在國際上輸掉了「道義」,因此與法國爭扛「扶貧」大旗。
‧如果美國繼續忽視非洲,這塊多災多難的大陸可能會成為恐怖組織新的避風港。
‧非洲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和利用非洲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資源,近年成為美國對非洲的戰略重點。
‧非洲是美國許多黑人移民的故土;黑人選票具相當影響力,他在明年大選前訪問非洲,表明他深知黑人選票的重要性。
法新社/路透社/新華社